资源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教师主题 心理教育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活动理念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在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是学生心理快速发展的转折期。随着对初中生活的适应,学生基本熟悉初中生活,开始关注自我,进入关键的青春期——自我统一性认同期。“追求完美”是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思维较片面,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客观,容易形成自我认知偏差,无法接受自己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产生自卑或好强、情绪失控且不懂如何管理等问题。因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生命中都存在不完美,接纳、理解、尊重生命中的不完美,认识到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学会积极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教学目标1.认识到每个人生命中都存在不完美; 2.引导学生接纳、理解、尊重生命中的不完美,认识到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3.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热情,学会积极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接纳、理解生命中的不完美,认识到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难点:学会积极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课前准备PPT、多媒体素材、墨水、滴管、彩笔、白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阶段 激趣导入:吹画初体验 (1)欣赏两幅美术作品。 提问:大家觉得这两幅画怎么样?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大家想不想来尝试一下? (2)尝试吹画 吹画要求:用滴管吸一滴墨汁滴在白纸上,把墨汁吹成一个圆形,限定时间两分钟 提问:你对自己吹出来的圆形满意吗? 小结:同学们,在这次小小的活动中,对于作品的不完美我们尚且可以接受,但对于生命中的不完美,你们是怎样看待的呢? 活跃课堂气氛,引入主题。展开阶段 激发情感:小小辩论会 引导语:完美固然是所有人向往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完美,你觉得人生是否应该追求完美呢? (1)小组辩论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赛: 正方——应该追求完美;反方——不应该追求完美 活动规则:每组选定正/反方;确定记录员,在学案上记录观点;确定发言人,代表小组陈述观点。 小结:生命需要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 通过辩论会拓宽学生对于追求完美这个问题的思考,认识到认识追求完美既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生命需要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尊重每个人对于该问题的想法。深入阶段 3.情景感悟——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 引导语:对于是否应该要追求完美,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直在追求自己失落的一角,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故事简介: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有的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 提问:为什么最后这个圆把已经寻到的一角放下去了呢?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不完整的圆,试图寻找失落的一角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也许这个“角”对你来说是更好的出身,也许是更优异的成绩,也许是更出众的外表......不完美从来不是一种遗憾,反而正是这一份不完美,才让人生和岁月充满了无尽的可能。生命就是一个去追求完美的过程,但是不能苛求完美,最重要的是学会珍惜所有,享受过程。就像残缺的圆一样,他在寻找角的路上各种各样丰富的体验让它的人生更丰满,充满着更多的可能性。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通过绘本引导学生认识到完美与否应该由完美自己去写下答案,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美在过程中丰富的体验,构成独一无二的我们!升华阶段 4.情景升华:吹画再创作 请学生拿出之前的吹画作品,用墨汁以及彩笔在进行创作,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人生就像这幅吹画,虽然一开始可能并不完美,但我们可以添枝加叶,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升华学生的课堂体验,通过让学生在之前的画上再次创作,引导学生明白对于生命的不完美,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添枝加叶,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结束阶段 5.总结延伸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感悟与收获。 (2)教师小结:生命中存在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完美与不完美的交织,才最终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会抱着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楚,抵达人生的每一个车站,短暂休整后再又目送自己渐行渐远奔向远方。旅途中,难免晚点甚至停运,可也正是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才得以让我们有机会能看到旁人看不到的险山峻岭;能听到常人听不到的蝉鸣风语。不完美也很美! 总结本课,表达对学生的祝福与希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