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价值:生命的价值——听千年前的太史公说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价值:生命的价值——听千年前的太史公说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生命的价值——听千年前的太史公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
2.了解司马迁个人早年经历和其树立的远大志向。
3.了解司马迁在撰写《史记》过程中的遭遇和他完成《史记》付出的努力。
4.了解《史记》这部著作的价值和地位。
5.感悟司马迁所创造的人生价值,进而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产生感悟。
【教学重难点】
1.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创作史记过程中的遭遇和他所承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痛苦。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
2.锻炼感受杰出历史人物品质的共情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同学们翻译解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人终究是免不了一死的,但死的价值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继而引出司马迁是在什么遭遇下有了这样的人生感悟以及他是如何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二、介绍司马迁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和他树立的远大志向
司马迁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自幼饱读诗书,二十岁便开始游览四方,访求史迹于天下,立志成就一番事业。但恰在此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为不能伴随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而羞愧难当、悲愤交加,临终前,他拉着司马迁的手悲伤地说,现在天下太平,涌现出了数不清的仁人志士,而我作为太史令,却没能够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记录下来,真是愧对于先人!希望你以后能够继承我未竟的事业,不要让天下修史的传统,断绝在我们的手里!听到父亲临终前的肺腑之言,司马迁涕泪横流,立下了此生一定要记录与整理这千百年以来先人历史的宏图伟志!
三、带入本课内容高潮,介绍司马迁人生的转折
编修和整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是一件浩大且漫长的工程,为了力求记载的真实与准确,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探访老者和整理史料。然而就在此时,命运给司马迁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因为在朝堂上替力战不敌而被迫投降的将军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司马迁触怒了汉武帝,他被打入监牢,甚至即将被处以死刑。在当时,对于司马迁而言唯一能够避免死刑的办法,只有忍受宫刑这一条路。宫刑,意味着司马迁将失去做人的一份尊严,在当时的人看来,如果身体不完整,那就不再是一个人了。受过宫刑的人,比死去的人更受侮辱。世上的耻辱没有比受到宫刑更残酷的了。
四、赞扬司马迁在逆境下彰显出的品质,使学生们能感同身受,产生感悟
司马迁并不惧死亡,也并非不知羞耻,但是,当他闭上眼睛回想起父亲临终前对他的嘱托和期望;回想起自己青少年时期立下的宏图伟志;回想起这些年自己为实现修史的理想所做的付出,他的事业还未实现,他的理想还未完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现在可以为了避免受辱而一死了之,可是他想做成的事业便再也无法完成了,这样的死,轻于鸿毛。他选择活下去,并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忍辱负重,选择了牺牲个人得失,去完成这份千古伟业!
五、《史记》的价值、司马迁生命的价值,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司马迁给我们留下的这幅鸿篇巨著,藏之名山,传给后人,终于成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它不仅洗刷了司马迁生前所受的耻辱,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学们,这就是司马迁人生的价值。通过司马迁的故事,我们也应该立志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六、结合时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人物呢?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呢?
共产党员朱彦夫,在战争年代,他向敌人宣战,向长津湖的冰雪宣战,虽失去四肢,失去左眼,却并未磨灭他报国的赤心;在和平年代,他向贫穷宣战,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用25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一直在战斗,他一生都在坚守。
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将最美丽的年华洒在了边疆的教育事业上,身患恶疾没有将她击倒,也没有动摇她的信念,她竭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山里的女孩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自然击她以风雪,她报之以歌唱,命运置她于危崖,她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当代愚公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他不信天,不认命。山到高处人为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呢?
1.早立志,立大志,从身边小事做起。
2.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不轻易向困难低头。
3.做事持之以恒,保持坚定的信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