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课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课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课 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主备人 导 者
课 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1.初步学会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2.初步学会含一定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3.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规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能运用正确的格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各种计算题型的解题技巧及方法规律。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畏困难的科学态度
导 学重 难 点 重点:熟练掌握各种计算题型的解题技巧及方法规律。
难点:物质间量的关系
导 法 教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
学 法 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
导学准备 电脑、课件、数字展示台
教案来源 自撰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交流讨论,完成学案 引生入境
听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题型 题型一、含杂质的计算例1:含杂质10%的石灰石100克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杂质不反应),可以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总结方法规律:1.带入化学方程式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2.将不纯物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题型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2:将5.6g铁屑放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请你计算: (1)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归纳总结方法规律:1.明确反应原理,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方法:从生成物中找,溶质不包括生成的气体、沉淀和水。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沉淀以及不溶性杂质的质量题型三、图像型计算例3: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 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Na2SO4+Cu(OH)2↓)(1)原溶液中CuSO4的质量是多少?(2)求所加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归纳总结方法规律1.要明确横坐标、纵坐标的意义2.关注图像的起点、终点和转折点3.曲线终点的数据为已知量4.要关注横坐标表示的数据大小及其含义 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其余小组学生纠正改错。 (教师巡查做题情况,掌握学生的易错点,并利用数字展台展示个别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点评)归纳方法(小组交流讨论)、笔记。思考 分类讲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让学生学会归纳方法,能举一反三锻炼学生能够进行提炼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互相协作的能力
学 给出各类题型的对应练习题(近几年的中考题)1. 某食用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高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纯碱样本12.5g,加入150.0g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变为158.1g.计算:(1)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 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 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 (滴定反应为:AgNO3+HCl=AgCl↓+HNO3,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Ag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动笔计算,并请四位学生上黑板站演示(教师在教室里巡查,并给个别学生讲解) 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掌握每类题型的做题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考的动向。通过在黑板上展示,锻炼学生的能力
创 利用图中所提供的数据,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根据平时做题的积累,自创题型 鼓励化学实践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爱动脑的习惯。
板 书 设 计 导 学 反 思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步骤(1)设 (2)写 (3)找 (4)列 (5)答 (6)检 解题注意事项解题类型:杂质型,图像型,表格型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也许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学生的能力。所以在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