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 气温的变化课程模块: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教学背景分析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内容,共2课时。前者涉及气温的观测与计算、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后者包括等温线图的判读、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教学设计是针对第一部分内容设计的。第三章由天气、气温、降水和气候这四节内容组成,这四节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第二节介绍的是“气温”,这一节课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延伸。它与第三节“降水”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今后在高中进一步学习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生情况分析 “气温”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气温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同时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数学学科中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知识,而且这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但是,地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才开始接触这门课,而且由于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很多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是有恐惧心理的,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差,这给教学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说出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会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年变化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3、能说出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气温的变化特点2、教学难点: 气温曲线图的阅读与绘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向法、启发引导法、总结归纳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3、教学材料:教材、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3分钟) 1、展示问题:三亚是海南省“第二大城市”,可为什么有人说三亚是东北城市呢?接着提问:咱们陵水毗邻三亚,东北人也挺多的。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东北人来咱们陵水和三亚呢?过渡:这和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思考,回答:因为三亚东北人多。思考,回答。听讲。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气温的观测与计算(5分钟)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气温的单位是什么? 提问:天气预报里的气温值是怎么测得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4页的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要把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起到什么作用?教师简单介绍两种观测记录气温的方式。展示某位学生读温度计的三种方式,提问:大家会读温度计吗?哪种读法是正确的?请说出温度计此时测得的气温是多少?(要注意强调:视线要平视刻度线)过渡: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法,接下来,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图3.10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提问: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日平均气温的求法。) 思考,全班回答。思考,全班回答。思考,阅读教材54页的阅读材料。听讲。看图,全班回答。读图,请1位学生回答。思考,请1-2位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二、气温的变化特点(12分钟) 1、过渡:相比于平均气温,生活中,人们更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气温的变化特点。2、展示“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漫画,提问: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过渡:有些同学说正确,有些同学说不正确,那到底正不正确呢?请同学们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气温最高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2)气温最低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3)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4)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怎样的?(先教学生如何读气温曲线图,再让学生读,学生读图过程中,要是存在问题,要注意引导。) 思考,全班回答。读图,思考,请1-2位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气温的变化特点(12分钟) 4、过渡:那么,一年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特点呢?请同学们读“北半球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3)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多少?(4)一年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怎样的?过渡:通过刚才读“北半球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我们知道,北半球最高月均温是7月,最低月均温是1月,那么北半球海洋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填写表格。过渡:那么南半球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南半球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填写表格。提问:同学们发现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的月份有什么关系吗?陆地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都比海洋的晚还是早一个月?展示“北半球圣诞老人”的图片,提问:大家印象中的圣诞老人是不是这样的?接着展示“澳大利亚圣诞老人穿的少”的图片,提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小结:展示“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小结气温曲线图的读图方法,以及小结气温日变化特点与气温年变化特点。 读图,思考,请2-3位学生回答。读图,填写表格,请1位学生回答。读图,填写表格,请1位学生回答。看表格,思考,全班回答。看图,思考,全班回答。小结,做笔记。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吸引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氛围。气温曲线图的绘制(13分钟) 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那么这些气温曲线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下面老师以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为例,教大家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三、气温曲线图的绘制(13分钟) 讲授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①横坐标,标月份;②纵坐标,标气温;③画垂线,标注点;④连曲线,写图名。(要重点强调①纵坐标气温取值范围的确定要根据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并且以一般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②用十字交叉法来确定点。③曲线要平滑。)展示“陵水县2019年的气温资料”,让学生绘制出陵水县2019年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抽取2-3幅学生绘制的陵水县2019年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放在展台上投影,请2-3位学生打分(满分10分),并说明扣分的理由。叙述:这是同学们的绘制的陵水县2019年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老师自己也绘制一幅。展示老师绘制的“陵水县2019年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叙述:老师还绘制了“哈尔滨市2019年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同时展示:“陵水县2019年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哈尔滨市2019年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提问:请同学们对比我们陵水县和哈尔滨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说这两幅图有什么差异?从而引出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下节课的内容——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听讲。全班动手绘图。看图,评图。读图,思考,请1-2位学生回答。 先讲解绘图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再让学生绘图,可降低绘图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知识总结(2分钟) 回忆,回答。 及时回顾与总结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知识检测(5分钟)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实习活动中,按要求一天共测得4次气温值:21℃、15℃、32℃和27℃,却忘记了记录测量气温的时间。据此完成1~3题。1. 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A.6℃ B. 11℃ C. 17℃ D. 12℃2. 假如由你来完成上面表格的填写,32℃的气温值将填在哪个时间栏内?( )A. 14时 B. 20时 C. 2时 D. 8时3.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约是( )A.10 ℃ B.15 ℃ C.24 ℃ D.30 ℃4.读图3.15,完成下列要求(1)读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2)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4)该地气温在一年内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5)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6)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思考,抢答。 及时做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板书设计气温的变化 观测与计算 日变化 气温 变化特点 年变化 曲线图的绘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