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嘘~小心有人偷听——居家旅行必备信息安全指南初中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课程主题 嘘~小心有人偷听——居家旅行必备信息安全指南活动背景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在初中阶段,生命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以上教育目标在心理活动课的教学中可分为“身体关照”和“情绪关照”两个教学目标。本节课意在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教学目标指向“身体关照”中的“信息保护”部分。 本节课是青春期“身体关照”中“信息保护”章节的内容,以“网友的礼物”为切入点,呈现一些“陌生的熟人”关心和热情背后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根据学校咨询和日常闲聊中了解到的情况,筛选出学生中经常接触到的可能带来信息泄漏的人群,如“网友”,寻找学生与这类人群之间发生的需要引以为戒的社会案例,糅合不同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走进信息泄漏带来的危险,通过“陷阱找不同”的游戏方式,加深故事环节的体验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从而实现提升信息保护意识,提高生存技能,珍爱生命的目标。活动对象 初中生生长在网络信息时代,对于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司空见惯,青少年处于自我统一性的整合阶段,来自同辈的吸引和对外界的好奇会促使他们接触网络上所谓的“同龄人”,同时因为缺乏防范意识可能会在网上泄漏个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网友”利用,一步步落入陷阱之中。活动目标 思考哪些信息可能会被他人利用,哪些情况下需要对“熟人”设防;(重点) 学习保护信息的方法,建立信息保护意识。(难点)活动方法 远程:直播或录播、社群分享; 地面:现场讨论分享。活动过程环节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辅助 意图说明1.导入环节 网络人际互动小调查(1-4分钟) 教师分享一个自己在网络上接触到网友的小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会通过哪些渠道接触到网络上的人,并通过哪些平台与这些人互动。 边听边想,自愿分享。 浏览器:在学生分享时,教师直接打开浏览器搜索提到的渠道和平台。 教师主动分享,降低学生对“说教”和“被评价”的防御心理,引发学生分享自己真实的经历。2.展开环节 来自网友的礼物(7-20分钟) 展示一个关于初中生小K和网友的故事,网友和小K认识半年,在网上经常接触,并对小K很关心,愿意安慰和鼓励小Z,聊天的内容经常让小K有“知己难求”的感觉。某次小K心情低落,网友借机提出了给小K送礼物,后续还发生了一些让小K很惊喜的事情,只是最后小Z收到了一份惊吓。 故事中途设置一些思考和“陷阱找不同”环节,邀请学生思考:小K在哪些情况下可能因为缺乏防范意识泄漏了重要的信息,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边听边想,互动分享。 课件,浏览器:搜索故事和学生分享时提到的平台进行搜索。 对学生来说,“认识半年的网友”这也许是生活中十分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增强本节课的实用性。3.深入环节 信息保护技巧(5-10分钟) 身处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信息更容易被获取和传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重要信息呢?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几个内容: 什么样的信息属于隐私信息?哪些隐私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用途是什么? 不法分子利用的是我们怎样的心理,一步步让我们走进陷阱?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信息?万一信息被泄漏,我们可以怎样维权? 思考、讨论、分享。 课件、视频 了解不法分子的套路和受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哪些心理容易被利用,以及如何“破陷阱而出”。4.结束环节 (2-5分钟) 请学生总结今天对课程的思考和感受,教师将板书上学生贡献的分享进行总结,推荐适合学生观看的视频号资源或公众号资源。 思考并分享。 课件、板书 梳理本节课,提供资源供学生自学。活动反思 可以在课前匿名调查学生使用不同社交平台的情况,以及接触到“网友”的渠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