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溶液的浓度》教案------第二课时《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稀释或浓缩过程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有无变化。 (2)初步学会溶液稀释或浓缩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复习,使学生做好课堂知识衔接。 (2)通过讨论溶液稀释或浓缩的方法,使其明白原理。(3)通过例题,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教学重点 溶液稀释、浓缩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关系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内容 设计意图及批注一、导入新课 【复习】 1.写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数学表达式。 2.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有无最大值? 【导入】 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对溶液进行稀释或浓缩,已达到实际需要。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变浓)或减小(稀释)?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复习领悟、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受溶解度制约。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程主体内容和过程 实际题型训练 【板书】一、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变浓)或减小(稀释)的方法: 溶液变浓的方法:加入溶质,加入更浓的该溶液,蒸发溶剂 溶液稀释的方法:加溶剂,加入更稀的溶液 溶液的稀释 例题一:教材P44 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探究规律:【板书】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A×a%=(A+x)×b% 练习1:、配制10%硫酸98g,要98%硫酸(密度为1.84g/m L)多少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2:把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200克配制为质量分数为30%的较浓氯化钠溶液,溶剂质量前后保持不变,需要加溶质多少克? 溶液混合问题: 例二:把40克20%的氯化铵溶液与60克30%的氯化铵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 探究规律:【板书】溶液的混合 ⑵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同溶质溶液混合问题: 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m(浓)×a%(浓)+m(稀)×a%(稀)=m(混)×a%(混) 练习:3.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为 ( ) A 1:2 B 2:1 C 4:3 D 3:1 小结: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溶剂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组成。 利用表格进行辨析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 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取部分溶液增加溶质增 加溶剂 减少溶质 蒸发溶剂达标测评:见PPT 布置作业:练习册4,6,7题完成。分析教材习题5,6题,思考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生活动】 讨论回答问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溶质,溶剂的量都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学生活动】 两名同学黑板板书,体现解题规范,一题多解。 [学生活动] 倾听,反思,记录。 【学生活动】 利用所学展开应用练习。 【学生活动】 思考,倾听, 【学生活动】 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 利用所学展开应用练习。注意数学运算。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思维,展开抢答。辨析清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变化,那么有关计算就比较简单。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两条线来突破重难点,一条明线是溶液浓度变化的措施,实际计算。而另一条暗线是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引起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这一本质。学习化学贵在善于总结规律,并将总结的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掌握程度来看,本课题的计算以后学习中还需加强。五.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本课题教材内容偏少,学生学习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本课内容设计三课时,并进行了有效分类,增加了例题,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