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化学】
《3.3 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3.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之一。本单元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本单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模型等方式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元素。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还容易与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豁然贯通的。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接着《分子和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从微观世界又到宏观世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他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主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有: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的分类、在地壳中含量的不同。
●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
中元素的含量。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 元素
【教学难点】
● 元素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 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 哈药六牌钙加锌,钙锌同补……”这样的广告词相信同学们很熟悉,这里说的钙锌指钙元素和锌元素,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提到过元素,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元素。
(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
【新课教学】
一、学生根据学案阅读课本59--60页,完成学案自学检测。
学生:每小组出一名学生分别说出1--6题
教师:对学生完成自学检测情况进行评价、加分
二、1、元素的概念:
(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他们是怎样构成原子?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这里说的“一种碳原子”是指碳-12原子,是否还有其他碳原子?
观看投影思考:(6C,7C,8C)
1、 这几种碳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学生总结)
投影思考:
2、 这几种物质中的氧原子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什么是元素
归纳总结:学生总结
板书:一、元素
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类原子;总称。(说明元素是宏观概念)
进一步通过微观角度分析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分子的构成?这三种分子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对元素概念进行巩固。
学生相互讨论: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学生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2、元素的特点: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个氧元素组成。(错误)
3、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教师提问:“某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后,生成氧气和氯化钾,从而推断该化合物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含K、Cl、O元素
对此知识点进行巩固,小组讨论P59讨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
过渡:认识了元素,你知道自然界和生物细胞中元素是怎么分布的吗?
阅读教材60页图3-17了解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阅读教材60页“资料”了解生物体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查阅食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存在。
归纳总结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a)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
b) 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三种元素依次是:氧O、碳C、氢H
c)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Ca
4、“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这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这几个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点评
教师讲解:……
5.元素分类:
教师讲解:……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注: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一样,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板书设计】
课题三、元素
一、元素
1、概念
元素就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
3、分子、原子、物质、元素的关系
【课后反思】
0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