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课型:新授1、本课知识点及属性:空气成分、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步骤及误差分析、空气污染物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2)知道大气圈的结构与臭氧层的作用,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常见用途。(3)掌握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要点及误差分析。(4)了解当前的空气质量状况,知道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了解防治空气污染2、过程与方法:(1)通过“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的实验操作,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阅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通过调查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自然、热爱化学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定量实验分析。四、教学资源:PPT、实验仪器五、教学流程:设疑引入---阅读讨论---练习---练习讲评---知识归纳---练习---练习讲评---观看视频---实验展示---知识讲解---练习---练习讲评---知识讲解---练习---练习讲评---课堂小结---练习六、教学内容知识点1:空气主要成分习题:练习一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 (科学家)发现了空气的组成。知识点2:氧气体积分数定量测定实验习题:练习二知识点3: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习题:练习三3. 空气中最稳定的气体是 ,其次是 ,最活泼的是 。4. 在下列用途中,不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制作霓虹灯 B制火药 C填充气球或汽艇 D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知识点4:大气污染习题:练习四5. 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6. 在空气中能引起酸雨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7. 为了减缓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②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浩瀚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气。[想一想]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否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是如何感知空气存在的。空气无处不在,接下来就让我们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风、放风筝、看见操场上红旗飘扬等等)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课题。大气圈的构造 这是2007年11月,我国嫦娥一号登月成功的照片。它必须穿过大气层才能到达月球,那大气层的结构怎样?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阅读课本P.33的上半部分,可以相互讨论:[问题]①大气圈的构造如何?②各种天气气象出现在哪层?③臭氧层(O3)在哪层?有何作用?④登山运动员已经很辛苦,为什么还要背氧气瓶?[媒体]大气圈的构造。 对流、平流、中间等五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氧气越少。观看。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认识大气圈的构造。空气成份的探索 [提问]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空气属于什么?[追问]何以见得?[讲解]看来大家对空气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设问]在历史上,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空气的组成的呢?[讲解]主要归功于这个人,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他发明了一个著名的钟罩实验,我们来看一看。[Flash]钟罩实验。[讲解]拉瓦锡加热曲颈甑里的水银后,钟罩里的气体就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什么?怎么看出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去哪了?钟罩里剩余的气体是什么?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他是如何发现的?[视频]再播放一遍[总结]____发现空气是由 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O2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N2约_____。[小结]在拉瓦锡设计的密闭容器中,汞与氧气发生反应,钟罩内气体体积减小,汞液面上升,液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反应掉的氧气的体积。 混合物。说出理由。氧气汞液面上升了和水银反应掉了…氮气氮气和氧气约占1/5。钟罩内空气约减少1/5。 以旧引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化学史进行教育。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红磷燃烧实验 [讲解]我们能否借鉴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更简单的实验,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提问]关键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提示]从反应物和反应装置两方面来看。……[提问]对反应物有什么要求?[讲解]肯定要能与氧气反应,我们选用红磷。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可溶于水。[提问]对反应装置有什么要求?[提示]拉瓦锡的钟罩实验装置是密闭的,所以我们肯定也要密闭装置。[图片]实验中所用仪器[提问]说出它们的名称[讲解]把它们组建起来,这就是我们简易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介绍]止水夹在这里就相当于一个夹子,夹子打开,两边相通,夹子关上,两边隔绝。[提问]燃烧匙有什么用?[前后四人讨论]那么这个实验大致是怎样的?有人能说说吗?[讲解](图)主要就是让红磷燃烧,消耗掉集气瓶里的氧气,集气瓶里的气体少了,压强?烧杯里的水就怎么样?被压过来水的体积应该是?对,体积是相等的。我们根据被压过来水的体积就能得到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计算氧气的含量。[视频]红磷燃烧。(边放边问)观察红磷燃烧什么现象?白烟是什么?如果用手摸瓶壁,会感觉怎么样?[填空]我们来填一下实验现象:燃烧时,看到________,用手触摸瓶壁,感到________(放热/吸热)。燃烧后,打开止水夹,我们看到______________ 。(倒吸多少?)说明什么?(结论)[提问]接下来问几个问题: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2、一般红磷的用量是过量的,为什么?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出来氧气的含量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3、在实验中,必须等到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让水倒流过来,为什么?(提示,气体会热胀冷缩)[引导]气体会热胀冷缩,如果没有冷却下来就打开止水夹,此时集气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水还容易进入集气瓶内吗?那最后倒吸进来的水的体积会怎么变化?4.如果实验中发现水不倒吸入集气瓶,或水倒吸不足1/5,可能是什么原因?[引导]有没有可能是集气瓶漏气?为什么?如果集气瓶漏气,外面的空气就会进去,填补掉一部分消耗掉的氧气,水进来的就少了。[练习]练习二 (要能与氧气反应…)(密闭装置,集气瓶五等分等)…盛放红磷,使红磷在上面燃烧。…减小被压过来了1/5,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产生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放热白烟放热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倒吸约集气瓶体积的1/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氧气让氧气完全反应掉偏小氧气没有消耗完……(自由分析)不容易减少/不足1/5红磷量太少;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前面均提到)(思考)有,……(合理即可)巩固所学知识 体验合作学习,学会相互交流与借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增进友谊和增强凝聚力。空气成分 [讲解]在拉瓦锡之后,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对空气的探究,现代技术已经证实: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叙述]现在测定的更准确的结果,基本接近拉瓦锡的实验结果,氮气78%差不多4/5,氧气21%差不多是1/5。[练习]练习一 听讲巩固所学知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讲解]在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我们先来认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请阅读课本P35~36,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提问]氮气有哪些性质?对,氮气非常稳定,基本不和其他物质反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它的颜色、状态、气味呢?对,它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看空气就知道了。难溶于水。氮气的用途有哪些?[提问]稀有气体包括哪些?有哪些性质?对,稀有气体性质十分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也称为惰性气体。稀有气体有哪些用途呢?[图片]稀有气体的用途。[连线]我们说性质决定用途,以上稀有气体的用途取决于哪些性质呢?我们连做一个连线。[练习]练习三 仔细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无色无味气体作保护气,制硝酸和化肥氦、氖、氩、氪、氙、氡很稳定作保护气,制电光源做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学会自学,学会归纳。认识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大气污染 [讲解]大气污染。我们现在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图片]像是工厂排放的废气,农村燃烧麦秸产生的废气,等等,有时候走在路上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提问]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呢?[讲解]主要是飘尘,也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我们平时说的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氮氧化合物,包括NO、NO2等,对人体有毒,汽车尾气中就有;最后是二氧化硫,也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因素,这是被酸雨腐蚀的佛像。[讨论]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呢?[讲解]对,植树造林,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等等。方法很多,这里例举一些。[小结]大气污染物有哪些?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呢?[提问]什么是温室效应?[讲解]温室效应,就是说二氧化碳增多,使地球变得像蔬菜大棚、玻璃房里一样,阳光照得进来,热量出不去,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很多问题。[练习]练习四 讨论:植树造林,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飘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SO2CO2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用掌握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环保意识,并进行环保教育。结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圈的构造、空气的成分以及污染,比较重要的空气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红磷燃烧实验的原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 听讲 整理本节课内容。八、教学反思造成红磷燃烧实验结果偏大偏小的原因较难,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上课节奏应该再慢一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