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合理归因活动分析: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及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基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活动准备:相关资料、小品表演活动年级:高三活动过程:导语:期中考试刚过,不知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现在我请几位同学们将自己在考完后最突出的感受通过在黑板上画表情图表达出来……我了解到了大家考试后的心情,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既然考的不理想我们就要找找原因,那么究竟同学们对考试结果所做的原因分析是否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法才能促进我们的发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合理地归因。(一)故事导入:有一个人因杀人进了监狱,这个人有两个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也因杀人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家,事业有成,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有人分别问他们,不料他们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请同学猜猜看,他们说了一句怎样的话呢?(答案: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呢?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两个儿子对自己不同的生活走向所做出的归因看似相同,但在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受了杀人犯父亲的遗传,不可能会有好的作为;而另一个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外界环境的先天不足。教师总结:引出主题合理归因这个故事说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出归因,但是不合理的归因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归因。(二)各抒己见呈现两个情境,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1. 情境一:小雷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好,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还是按照以前的学习方法,看书、做作业,作业做完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一件也没少,他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使他文武双全。但是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只处在中等水平,小雷觉得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是高中老师没有初中老师教得好,班上也没有学习气氛,自己太倒霉被分到了这个班,影响了学习成绩。思考:小雷是如何归因的?你如何看待小雷的归因?2. 情境演绎:(请两位同学扮演)考试后,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甲:唉!这书真读得苦啊!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高一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乙:我?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现在就成了“扫帚星”!但是我认为自己不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归因?(三)归因理论说明过度: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 种类型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①教师说明:心理学家韦纳总结了以下,认为我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他把这些进行了分类:来自于内部的称之为内因,来自外部的则为外因,另外,根据能否被我们控制的原则,将这些可能的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②师生共同完成原因的分类。归因类别 成败归因维度因素来源 可控性内 外 可控 不可控能力 √ √努力 √ √任务难度 √ √运气 √ √其他③提醒学生注意“努力”是唯一一个可控的因素。归因时应注意什么?④案例讨论,加深理解。正确的归因是过去的事情的完美结局,更是下一次成功的良好开端。小张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时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特别令他不解的是,常常看到一些同学玩的很开心,成绩却比他好的多。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受了几次打击之后,他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是自己变笨了,自己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是没用的。设想小张以后的行为会怎么样?妄自菲薄、情绪消极、自暴自弃、厌学、学坏等a) 不合理归因:自卑、片面分析自我、没有客观分析内外因素。b) 帮助小张分析一下他存在的问题:小张成绩下降的原因有哪些: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云集一处;2.虽然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3.因文体活动很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4.由于初中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高中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初中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毕竟都是初中的精英,聚到一起来,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初中的一套。高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4.面对现实,大丈夫能屈能伸,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小溪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在初中还担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的样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高中,小溪再也找不到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溪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为什么她们都不理我呢?肯定是她们针对我、排挤我,还联合起来欺负我!归因存在的问题:片面,只看外因不看内因,情绪化。a) 设想该学生以后的行为和后果:继续我行我束,没有朋友,孤单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碍于面子,没办法好好改正,周围同学依然不喜欢她。认识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在自己身上,开始认真改正,虚心向周围同学学习 ,迎得周围人的表扬,同学们也愿意与她一起玩了,她又变得快乐了。b) 大家来告诉小溪具体应该怎么改呢?1) 在寝室虚心向同学请教,学习如何适应集体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2) 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3) 在班上表现谦虚,收起以前的孤傲,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4) 理解友谊是靠双方一起建立的,没有单方面的,如果你对他人表现出友好,自然回得到回报,但反之,表现出冷漠的话,朋友也没有理由一定要接受你。在讨论了以上例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同学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1. 自知之明型。表现为:①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要求自我,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每次努力都会获得成就感的满足。②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知道自己优点,也知道自己不足,所以成功时不会沾沾自喜,知道自己还有不足;失败时也不气馁,不拉客观,能冷静地分析原因。③能和谐地与人相处,不会老是想着与人家比高低,比名次。不骄傲,也不自卑,以平常心与人相处。⒉自我贬低型。表现为:①拼命地与他人比较,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越比越感到自惭、羞愧。②对失败或生理上的不足(比如长得不高或不美等等)感到自责。③失败归因错误。总归因为自己脑子不灵,智商不高,觉得努力也没用,丧失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④有时为超越他人而强迫自己做乏味的事,结果学习效果很差,并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3.自我夸张型。表现为:①好夸张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好炫耀自己,表现自己。②好他人表扬、赞许,听不得别人的批评。③好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常常伤害别人。自我分析,看看自己平时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四)小组讨论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过去你是如何归因的,应该如何改进。学生可能的回答:1、考得不好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主要是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一旦自习课没老师在我就不知该干些什么,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2、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平时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太任性造成的。3、考试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上课不善于摘记难点疑点,课后也没有及时复习和整理。4、考得不好,主要是因为自我期望过高,总想和初中一样领先,思想包袱太大,结果偏偏就考不好。5、我的思想包袱主要来自家庭。爸爸对我还好,妈妈却一定要我考年级前10名,结果我连班级前15名都没能考到。6、我在初中时成绩很好,因为我非常用功。上了高中以后,总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先玩玩再说,结果成绩也被松下来了。7、我的兴趣爱好太广泛了,又想踢足球,又想玩电脑,又想当表演家,结果一样都没搞好,成绩也跟着往下掉。8、相比较而言,我考得比较好。一是我及时改变了学习方法,适应了高中的学习;二是我的心理压力不大,考得比较轻松。9、进入高中以后,面对高手如林的同学,我有种“鸡立鹤群”的自卑感。经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和自己的主动调节,现在已逐渐摆脱了自卑,所以这次我虽然考得不好,但比以前进步多了。总结:如何正确归因A.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B.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但也不要一味自责,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 。C.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