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归因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合理归因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

资源简介

合理归因
活动分析:
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
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
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
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及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
基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
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
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寻找原因,学生对自
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
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
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活动准备:相关资料、小品表演
活动年级:高三
活动过程:
导语:期中考试刚过,不知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现在我请几位同学们将
自己在考完后最突出的感受通过在黑板上画表情图表达出来……我了解到了大
家考试后的心情,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既然考的不理想我们就要找找原因,
那么究竟同学们对考试结果所做的原因分析是否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法才能
促进我们的发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合理地归因。
(一)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因杀人进了监狱,这个人有两个儿子,若干年以后一个儿子也因
杀人进了监狱,另一个儿子却成了家,事业有成,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有人分别问他们,不料他们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请同学猜猜看,他们说了一
句怎样的话呢?
(答案:谁让我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呢?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情况呢?)
两个儿子对自己不同的生活走向所做出的归因看似相同,但在实际上却有
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受了杀人犯父亲的遗传,不可能会有好
的作为;而另一个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外界环境的先天不足。
教师总结: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这个故事说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出归因,但是不合理的归因
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归因。
(二)各抒己见
呈现两个情境,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
1. 情境一:
小雷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好,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还是按
照以前的学习方法,看书、做作业,作业做完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一件
也没少,他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使他文武双全。但是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
绩只处在中等水平,小雷觉得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是高中老师没有初中老师教
得好,班上也没有学习气氛,自己太倒霉被分到了这个班,影响了学习成绩。
思考:小雷是如何归因的?你如何看待小雷的归因?
2. 情境演绎:(请两位同学扮演)
考试后,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甲:唉!这书真读得苦啊!
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高一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
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
乙:我?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现在就成了“扫帚星”!但是我认为自己不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归因?
(三)归因理论说明
过度: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 种类型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
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
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
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
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
努力。
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
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
①教师说明:心理学家韦纳总结了以下,认为我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
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他把这些进行了分类:来自于内部的
称之为内因,来自外部的则为外因,另外,根据能否被我们控制的原则,将这
些可能的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②师生共同完成原因的分类。
归因类别 成败归因维度
因素来源 可控性
内 外 可控 不可控
能力 √ √
努力 √ √
任务难度 √ √
运气 √ √
其他
③提醒学生注意“努力”是唯一一个可控的因素。
归因时应注意什么?
④案例讨论,加深理解。
正确的归因是过去的事情的完美结局,更是下一次成功的良好开端。
小张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时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特别令他不解的是,常常看到一些同学玩的很开心,成绩却比他好的多。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受了几次打击之后,他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是自己变笨了,自己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是没用的。
设想小张以后的行为会怎么样?
妄自菲薄、情绪消极、自暴自弃、厌学、学坏等
a) 不合理归因:自卑、片面分析自我、没有客观分析内外因素。
b) 帮助小张分析一下他存在的问题:
小张成绩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云集一处;
2.虽然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
3.因文体活动很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
4.由于初中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高中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
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
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初中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
学毕竟都是初中的精英,聚到一起来,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
2.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初中的一套。高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
了,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
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
4.面对现实,大丈夫能屈能伸,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小溪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在初中还担任班长,
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的样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高中,小溪再也找
不到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不喜欢她,身
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
小溪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为什么她们都不理我呢?肯定是她们针对我、排挤我,还联合起来欺负我!
归因存在的问题:片面,只看外因不看内因,情绪化。
a) 设想该学生以后的行为和后果:
继续我行我束,没有朋友,孤单一个。
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碍于面子,没办法好好改正,周围同学依然不喜欢她。
认识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在自己身上,开始认真改正,虚心向周围同学学习 ,迎得周围人的表扬,同学们也愿意与她一起玩了,她又变得快乐了。
b) 大家来告诉小溪具体应该怎么改呢?
1) 在寝室虚心向同学请教,学习如何适应集体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
2) 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
3) 在班上表现谦虚,收起以前的孤傲,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4) 理解友谊是靠双方一起建立的,没有单方面的,如果你对他人表现出友好,自然回得到回报,但反之,表现出冷漠的话,朋友也没有理由一定要接受你。
在讨论了以上例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同学可
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
1. 自知之明型。表现为:
①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要求自我,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每次努力都
会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②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知道自己优点,也知道自己不足,所以成功时不
会沾沾自喜,知道自己还有不足;失败时也不气馁,不拉客观,能冷静地分析
原因。
③能和谐地与人相处,不会老是想着与人家比高低,比名次。不骄傲,也不自
卑,以平常心与人相处。
⒉自我贬低型。表现为:
①拼命地与他人比较,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越比越感
到自惭、羞愧。
②对失败或生理上的不足(比如长得不高或不美等等)感到自责。
③失败归因错误。总归因为自己脑子不灵,智商不高,觉得努力也没用,丧失
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
④有时为超越他人而强迫自己做乏味的事,结果学习效果很差,并因此对学习
失去兴趣。
3.自我夸张型。表现为:
①好夸张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好炫耀自己,表现自己。
②好他人表扬、赞许,听不得别人的批评。
③好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常常伤害别人。
自我分析,看看自己平时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四)小组讨论
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过去你是如何归因的,应该如何改进。
学生可能的回答:
1、考得不好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主要是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一旦自习
课没老师在我就不知该干些什么,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2、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是,平时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太任性造成的。
3、考试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上课不善于摘记难点疑点,课
后也没有及时复习和整理。
4、考得不好,主要是因为自我期望过高,总想和初中一样领先,思想包袱太大,结果偏偏就考不好。
5、我的思想包袱主要来自家庭。爸爸对我还好,妈妈却一定要我考年级前10名,结果我连班级前15名都没能考到。
6、我在初中时成绩很好,因为我非常用功。上了高中以后,总觉得可以松一口
气了,先玩玩再说,结果成绩也被松下来了。
7、我的兴趣爱好太广泛了,又想踢足球,又想玩电脑,又想当表演家,结果一
样都没搞好,成绩也跟着往下掉。
8、相比较而言,我考得比较好。一是我及时改变了学习方法,适应了高中的学
习;二是我的心理压力不大,考得比较轻松。
9、进入高中以后,面对高手如林的同学,我有种“鸡立鹤群”的自卑感。经过
老师的心理辅导和自己的主动调节,现在已逐渐摆脱了自卑,所以这次我虽然
考得不好,但比以前进步多了。
总结:如何正确归因
A.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
B.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但也不要一味自责,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 。
C.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