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评估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人文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评估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人教版(人文地理)初中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评估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就汉字的构成而言,我们所学的汉字大多是( )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2.公元前841年,因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周王逃亡。这位周王是( )
A.周武王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3.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实行分封制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4.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涿鹿之战 D.长平之战
5.“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行省制 D.禅让制
6.下列各种主张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攻”,反对不义之战,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B.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C.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D.历史是向前进步的,后代总是胜于前代
读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7.在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   
①节约资源 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③开发能源 ④引进资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8.关于北京主要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政治中心 ②文化中心 ③经济中心 ④国际交往中心 ⑤能源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9.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有促进作用、加强君主权力的内容是( )
A.编制户口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编制户口
C.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D.奖励耕织严刑峻法
10.王亮同学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周文王率大军罚纣,灭掉商朝
11.“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 D.周平王开始分封诸侯
12.“国人暴动”是西周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平民暴动,标志着西周历史由盛转衰,这次暴动与哪一个暴君的残暴统治有关( )
A.商纣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3.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该工程建于( )
A.春秋晋国 B.春秋楚国 C.战国秦国 D.战国齐国
14.《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商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隶书
15.《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家”指的是( )
A.夏朝时,天下为公 B.夏朝建立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禅让制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16.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的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孟子 D.孔子
17.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9年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99年清朝的官员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夏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D.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陕西和山东等地
18.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淝水
19.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下面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
A.“兼爱”“非攻”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20.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这一年属于( )
A.公元前19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
C.公元21世纪 D.公元前21世纪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在非洲地区尤为严重。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誉为抗疟疾“中国神药”,在非洲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材料二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1)材料二中A河的名称为____,是世界最____的河流;B河属于____(常年河/时令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为____盆地。
(2)“这里终年高温,但每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这句话形容的气候类型为____,图中所对应的数字为____。①地的气候特点为____。
(3)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非洲气候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请你结合材料,从气候和发展水平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非洲疟疾肆虐的原因。
22.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________高、________低,从而使亚洲的主要河流发源于________的高原山地,呈________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2)图中所示的世界上最大的半岛①是________半岛,按照亚洲分区的地理方位划分,它属于________地区。
(3)图中素有“千岛之国”之称的②印度尼西亚主要位于________群岛,其附近有著名的________海峡,沟通了________洋与________洋。
(4)图中国家④泰国位于______半岛,该国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按照亚洲分区的地理方位划分,它属于________地区。
2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探儒学之风】
材料一:
(1)请将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2)请写出以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看百家争鸣】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4)依据材料四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5)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以及学派。
“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精神自由,顺其自然”——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访校园生活】
材料五:某中学是一所新建成的美丽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来洁白的墙壁已印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
(6)请你选择儒家或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处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7日,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展期162天。此次博览会吸引了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声音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1)以下哪一选项描述的是北京的气候类型(  )
(2)记者汤姆今年是第二次来北京进行时事新闻报道,他来自图中A____(大洲名),该大洲绝大部分是____人种,按发展程度分,该大洲大部分都是____国家。
(3)B是东南亚的交通要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请写出B是____海峡,它沟通了C____洋和D____洋。
(4)汤姆这样说道:“这次来采访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外国记者,不仅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国,还有来自乌干达、肯尼亚等遥远的似乎与中国没啥关联的国家。这些新老面孔的集聚,体现了全世界都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这里提到的“乌干达”“肯尼亚”,都来自图中E____(大洲名)。
25.自然景观。
(1)世界各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也是________________的天堂。南极地区是地球上__________的地区,有“____________”之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我们所学的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41年,周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B符合题意;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A;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排除C;周平王建立东周,与题干“国人暴动”无关,排除D。故选择B。
3.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不属于“商鞅之法”的内容,A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BCD不合题意,BCD错误。综上故选A。
【点睛】
4.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发生在距今大约4600年前,是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C符合题意;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A不合题意;桂陵之战中孙膑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的战法,B不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对赵国的战役。D不合题意。综上故选C。
5.A
【详解】依据关键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有诸侯的存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形成众多的诸侯国,A正确;世袭制是权力继承制度,与题不符,B错误;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管理制度。C错误;禅让制是部落首领选拔方式,D错误。综上故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分封制。
6.C
【详解】儒家倡导“仁”“礼”的思想。C项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A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B项是道家老子的思想;D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故选C。
7.A 8.B
【解析】7.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均是我国的国家级新区,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特别注意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故选A。
8.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的开发。
9.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有力于征税和激发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奖励耕织为秦国经济实力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B正确;奖励军功对促进农业发展没有直接作用,AC错误;严刑峻法不合题意。D错误。综上故选B。
【点睛】
10.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灭商的是周武王而不是文王。D符合题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A不合题意;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B不合题意;禹传启,家天下。C不合题意。综上故选D。
11.C
【详解】根据材料“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强大,周天子地位动摇,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春秋时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故A项错误;材料和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无关,B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平王前就已经分封诸侯,故D项错误。故选C。
1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发生暴动。C正确;ABD与史实不符,错误。综上故选C。
13.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都不正确,排除;故选C。
1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商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B正确;刻画符号不属于文字。A错误;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不是商朝主要文字。C错误;隶书是秦朝民间通用文字。D错误。综上故选B。
1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C正确;“天下为公”在权力继承上指的是禅让制。夏启继承父位后,夏朝变成“家天下”,实行世袭制。A错误;夏朝建立标志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B错误;“天下为家”在权力继承上指的是实行世袭制。D错误。综上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天下为家”指的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是启继承禹的位置。
16.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还是大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选项D符合题意;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排除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排除C。故选D。
1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陕西和山东等地。1899年,清朝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8.A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外江、内江、宝瓶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因为都江堰建于岷江上,将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都江堰渠首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故A符合题意;灵渠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工程,排除B;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工运河,排除C;淝水位于安徽省寿县,排除D。故选A。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A符合题意;“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排除B;“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排除C;“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排除D。故选择A。
2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前21世纪七十年代。D正确;公元前19世纪指的是公元前1800-公元前1899年,A错误;公元前20世纪指的是公元前1900--公元前1999年。公元21世纪指的是公元2000年-2099年。D错误。综上故选D。
21.(1)尼罗河,长;常年河,刚果。
(2)热带草原气候,③。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4)气候:热带气候分布广,适宜蚊虫的繁殖与疾病的传播;发展水平:非洲全部为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医疗卫生设施落后,传染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详解】(1)读图可知, A河的名称为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B河属于常年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为刚果盆地,流经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是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
(2)“这里终年高温,但每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这句话形容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所对应的数字为③。根据分布可知,①地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非洲气候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气候的分布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4)分析材料可知,非洲热带气候分布广,适宜蚊虫的繁殖与疾病的传播;发展水平:非洲全部为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医疗卫生设施落后,传染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点睛】该题考查非洲的河流和气候,读图及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22.(1)中部 四周 中部 放射
(2)阿拉伯 西亚
(3)马来 马六甲 印度 太平
(4)中南 热带季风 东南亚
【分析】本题主要是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和读图能力的考查。
【详解】(1)亚洲地形中部高峻,多高山和高原,四周相对低平,多低山、丘陵和平原,所以亚洲的地势是中部高四周低,河流主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进周围的海洋;
(2)由图可知,图①是阿拉伯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亚洲按照的地理方位划分可划分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和东南亚六大分区,阿拉伯半岛在西亚;
(3)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主要位于马来群岛,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其附近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纳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它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4)由图可知,图中国家④是位于中南半岛的泰国,该半岛的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按地理方位该地区属于东南亚。
【点睛】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两万多个岛屿,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23.(1)儒;“仁”;“以德治国”;《论语》。
(2)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
(3)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谦虚、要学思结合,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4)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文士阶层的出现。
(5)孟子,儒家;庄子,道家;墨子,墨家;韩非子,法家
(6)儒家强调“仁”和“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法家主张用“刑罚”,对学生主张实行严厉的惩戒、甚至处罚等纪律约束。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2)据材料“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由我写这个提案,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有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
(3)由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谦虚、要学思结合,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4)据“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文士阶层的出现。
(5)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精神自由、顺其自然”。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约,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依法治国。
(6)根据“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这些现象,运用儒家思想的观念进行剖析可知,儒家强调“仁”和“礼”,“以德教化人民”。 对学生主张说服、教育。运用法家思想的观念进行剖析可知,法家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主张强化专制统治,强化中央权力。对学生主张实行严厉的惩戒、甚至处罚等纪律约束。
24.(1) C
(2)欧洲,白色,发达。
(3)马六甲,印度 太平。
(4)非洲。
【详解】(1)北京的气候类型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读图可知:C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故C符合题意。
(2)记者汤姆今年是第二次来北京进行时事新闻报道,他来自图中A欧洲,该大洲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按发展程度分,该大洲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
(3)B是东南亚的交通要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B是东南亚著名的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接C印度洋和D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至太平洋西岸隔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4)汤姆这样说道:“这次来采访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外国记者,不仅有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国,还有来自乌干达、肯尼亚等遥远的似乎与中国没啥关联的国家。这些新老面孔的集聚,体现了全世界都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这里提到的“乌干达”“肯尼亚”,都来自图中E表示的非洲,非洲完全位于东半球。
25. 地形 气候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区 热带野生动植物 最寒冷 冰雪高原
【分析】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结合教材知识得知,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是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区,这里也热带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南极地区纬度高,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平均海拔在2000多米之上,有“冰雪高原”之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