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碳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2)能描述碳跟氧气、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能用碳单质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理解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会不同,初步形成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科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碳的三种基本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四、教学用品药品: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喷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 [投影]:金刚石、石墨、C60的图片改变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它们物理性质明显不同。因为都只含碳元素,所以它们化学性质是相似的。提出以木炭为例,探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观察比较复习旧知 由物理性质引申到化学性质的探究新课学习 化学性质一:常温下的稳定性[投影]:阅读材料提问: 上述材料体现了木炭怎样的性质? [小结]: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二:可燃性提问: 升高温度木炭会发生化学变化吗?[投影]: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图片。[视频]: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小结]:碳单质有可燃性写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提问:碳燃烧有没有可能生成其他氧化物?看视频,找证据: 吃 火锅门窗 ,导致 不足 [视频]:一氧化碳中毒新闻。写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另一种方程式2提问: 请比较两个方程式的异同[小结]:反应物“量”的不同,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课堂练习1 化学性质三:还原性提问:碳单质能抓住化合物中的氧元素吗? [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提问:看到什么现象?写出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 高温 2Cu+CO2↑引导学生理解碳单质的还原性、结合性质2思考生成物什么情况下会变化。课堂练习2 阅读材料、分析木炭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的特点。举例补充说明石墨、金刚石的稳定性。观看视频回忆旧知写方程式C+O2 点燃 CO2猜测能生成一氧化碳观看视频,填空,写方程式。2C+O2 点燃 2CO比较氧气充足、氧气不足对燃烧反应的影响。学生提出假设,提出探究方法,在学习单上补充完整的实验步骤。参与并观察实验的操作、现象、写出方程式。从氧化性的概念迁移到还原性的概念。思考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否能生成CO。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强化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锻炼获取信息和归纳的能力通过方案的补充加深对实验步骤的印象课堂小结 一、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二、当反应物种类相同时,什么因素会导致生成物不同? 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升高温度时,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反应条件不同(给出的反应物的量不同) 锻炼总结知识,分类归纳的能力作业布置 学习单 课后练习部分板书4.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物质 木炭符号 C性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燃性C+O2 点燃 CO2 (氧气充足)2C+O2 点燃 2CO (氧气充足)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点评意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