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四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案
一、【三维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了解前人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3、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技能
(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二、【课题类型】
新授课
3、【课时】
第一课时
4、【教学重点】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3、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技能
5、【教学难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6、【教学方法】
1、联系实际:如兰州黑心商家用工业盐来烹调羊肉的例子。
2、对比区分:运用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区分生活中的“盐”和化学学科的“盐”。
3、实验演示:粗盐的提纯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
7、【教学过程】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回顾】模块。点评后,进入新课的学习,首先是告知学生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引入
通过分享近期关于工业盐用于烹调食品的新闻新闻引入,让学生思考“食盐不等于盐”;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2)知识回顾
复习第十单元学习的酸和碱的知识,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碱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通过复习酸和碱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分辨:生活中的“盐”是指通常指的是“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化学中的“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预习新课
让学生预习课本第72页和第87页,并完成学案中的【预习填空】模块,主要内容为:①氯化钠的用途 ②氯化钠的分布 ③氯化钠的提纯以及提纯时玻璃棒的作用。
(4)讲授氯化钠的用途和分布
通过学生预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教师引导,学生很容易掌握氯化钠的用途和分布。特别注意知识点: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 ; 氯化钠清除道路积雪的原理(当 NaCl 与雪混合形成的物质, 其凝固点降低, 达到除雪目的. )
(5)衔接
教师提问:是不是我们直接从盐矿中得到的盐就可以食用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因为里面含有杂质。
教师补充:直接得到的盐含有大量杂质,比如说可溶性氯化镁,氯化钙;不可
溶性的泥沙等。我们把这种含有大量杂质的盐称之为“粗盐”。把这
些杂质去掉,得到含有较少杂质的盐,我们把它称之为“精盐”。那
么接下来,老师教大家如何提纯粗盐。
(6)演示实验——粗盐的提纯
1、确定实验步骤
蒸发结晶步骤的确定:根据氯化钠的溶解性曲线,引导学生判断应该用蒸发结晶,而不是冷却结晶。
2、演示实验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 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称取粗盐/g 剩余粗盐/g 溶解粗盐/g
5.0
(2.)过滤
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学生思考:玻璃棒的作用?(独学)如果不用玻璃棒会出现的后果?什么时候停止加热?(群学)
(4.)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溶解粗盐/g 粗盐/g 精盐产率/g
3、产率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小组合作),分析实验产率偏高偏低的原因。
产率偏高的原因:得到的产品未完全蒸干
产率偏低的原因:① 有部分固体残留在玻璃棒和蒸发皿
② 蒸发皿内液滴飞溅
③ 粗盐未完全溶解
(7)学生内化本课知识
学生独自消化,记忆。并完成学案中的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点评。
(八)练习与提高
完成课后练习。
8、【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
1、用途
2、分布
3、粗盐的提纯
1、步骤
2、玻璃棒的作用
3、产率分析
9、【教学反思】
(一)学生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的参与度需继续加强。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独立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宽,化学素养得到提升,但是学生在参与粗盐提纯演示实验的程度不够,较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操作创造性。经过反复推敲思考后,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