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设计者 单 位
授课 内容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材 内容 和地位 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引入的。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也为学生今后认识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教学 目标 1、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更完整的认识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兴趣
学情 分析 已有基础:在现实生活和二氧化碳的制法学习中,对其颜色、状态、密度、水溶性等物理性质已经了解,对部分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认识 局限认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认识较浅,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自主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较弱 发展方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二氧化碳形成完整认识,提高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 习 目 标 知识点简述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4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重 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性质有关的结论
难 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理解 通过四组对比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作用后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导入 回忆二氧化碳 展示 提出问题 过渡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出问题 课堂练习 检验可乐中的气体 组织学生列举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事例,推测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呢?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介绍紫色石蕊溶液的特性:遇酸变红色 演示实验:向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纸花上喷洒稀醋酸溶液 1.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吗? 2. 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吗? 3.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呢? 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如何检验某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讲解原理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用途呢? 展示图片:小结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雪碧”是一种无色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会怎么变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猜测可乐中气体的成分,并提供检验方法 事例: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蜡烛、酒精、木炭等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能灭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探究一、 向装有2支燃着的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思考 观察想象,理解紫色石蕊溶液的性质 探究二、 (纸花均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纸花) 1. 将干燥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现象 2. 向另一朵纸花上喷水,观察现象 3. 将喷了水的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现象 :用澄清石灰水 让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和化学性质 思考并理解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对二氧化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的药品,为下面实验的设计做准备 通过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引导,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忆旧知,领悟并接受新知识 使本节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运用知识,联系生活 检测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的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82页练习
板 书 设 计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物理性质: 1. 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大 3. 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 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2. 与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