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爸爸妈妈(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 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爱爸爸妈妈(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 通用版

资源简介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我爱爸爸妈妈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大多数事情能够分辨是非对错,而且也擅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部分家长会发现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和自己辩论,不再像以前一样听话,这时候家长需要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减少亲子矛盾,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理论背景:
家庭是一个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关系,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孩子对于亲子关系和自身的社会化也起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中互相作用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态度改变、模仿和认同。在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中,父母既是作为信息来源的教师,又是作为行为示范的榜样。
课程要点:
1.感受父爱母爱。
2.辩析什么是孝敬父母的行为。
3.从自我出发,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
课程目标:
1. 通过诗歌和心灵故事,引导孩子们感受爸爸妈妈的爱。
2. 能辩析什么是孝敬爸爸妈妈的行为。
3. 从自我出发,能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
课程内容:
一、诗歌引入:
《安 南德斯眼中的爸爸》
4岁:我爸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
10岁:我爸成长的年代跟现在非常不同。
12岁:我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
14岁:我爸是个老古板。
21岁:我爸陈腐的无可救药。
25岁:我爸对我是了解的。
30岁:也许应该问问我爸,他经验丰富。
40岁:老爸如此有智慧,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能与老爸讨论这事,我愿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事。
师生共同朗读诗歌,共同感受对父母的看法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
阅读心灵故事,分享看了这个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小女孩长大了,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世界上最伟大的是亲情,是离我们最近的爸爸妈妈。
二、怎么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有依恋的时候,有信任的时候,也有对抗的时候,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成长和记忆的一部分。
1. 写下一件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让你最难忘的事情。可以是开心的、遗憾的、难过的、生气的……
分享这件事情(自愿原则,强调接纳)
2.小小评论家
了解第42页三个情景,辨别正确与否,并说说自己真实的想法。
3.接龙游戏
通过小组分享的形式,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父母,试试看自己了解父母吗。
(可以在活动前,请班主任老师协助,从学生和家长角度各完成一张对对方的调查单,将孩子了解父母,父母了解孩子的程度和得分,进行统计,让孩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程度,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和爱父母。)
4.孝心大家秀
学生先完成第44页的任务单,然后自愿在全班分享如何孝敬父母?(可以将这张任务单做成卡片形式)
师生共同总结出孝敬父母的具体方法,板书关键词。(预设:对父母要尊重、了解父母、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多和父母沟通……)
5.用心给父母写封信,表达自己最想给父母说的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
三、孝敬父母我能行
编排家庭情景剧,交流自己怎么和父母避免发生矛盾的?
考核:
(1)请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包括父母的年龄、性格特点、爱好、父母做过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事等等?
(2)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表达对父母孝心的方法。(对父母要尊重、了解父母、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多和父母沟通……)
(3)写出自己曾做过表达孝心的事情。
(4)用心给父母写封信,表达自己最想给父母说的话。(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