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导学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第一框《法不可违》
姓名: 班别: 学号:
一、预习检测(下列句子在课本中用笔划好)P46—51
1、法律的作用: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标准或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 ,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 。
2、 法律是 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法规的规定, 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种类:
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举例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法律规范 责任 较轻 欠债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法律规范 处分或 处罚 较轻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又叫 法律规范 处罚 最严重
5、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 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 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 、 、 等行为都是违反 的行政违法行为。【来、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 或没有依法履行 。
2、 怎样遵章守法?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 和合同违法行为。
二、堂上训练——单项选择题
1.从2020年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中,“车内进食”“手机外放”“躺卧或踩踏座席”“推销产品或乞讨卖艺”等影响运营秩序的7类行为将被约束。此举( A )
A.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 B.可以杜绝各种地铁乱象 C.侵犯了公民权利和自由 D.违背了服务社会的初衷
2.以下是小京收集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下列体现了遵守最刚性的社会规则的是( A )
A.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B.为灾区捐款、捐物 C.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 D.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3. 《法治日报》报道的案件中,有人因违反交通法规而被罚款,有人因欠朋友的债不还而遭起诉,有人因持刀抢劫而受处罚。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C )
A.不良行为、违纪行为和违法行为 B.违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4.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C )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①小张闯红灯被交警罚款 民事违法行为
②某明星偷税漏税被税务局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③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刑事违法行为
④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C )
A.谎报险情 B.破坏路灯等交通设施 C.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 D.违法实施罚款
6.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下列属于民事活动的是( D )
①购置财产     ②签订合同 ③劳动就业、经营创业   ④结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小王借小李五万元,到期无故不还。小李多次催要无果,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小王欠债不还行为的判决可能是( D )
A.行政违法,应受行政处分,归还欠款,并处罚款 B.民事违法,应受行政处罚,支付本金,赔礼道歉
C.刑事违法,应受刑事处罚,判处罚金,没收财产 D.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归还欠款,支付利息
8.浙江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对散布疫情谣言的人给予拘留的处罚。散布疫情谣言的行为属于( A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9. .拾获他人的钱物不还、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分别属于( B )
A.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10. 2021年7月21日,有网友爆料,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后,许多人被困在雨中,只好寻找酒店落脚,但位于郑州东站附近的某酒店,却坐地起价,将客房价格涨了十倍!工商部门介入罚款50万元。如果要给服务行业提个醒,以下恰当的是( C )
①依法办事,恪守底线 ②网络有界,自由无限 ③敬畏规则,坚守公平 ④服务有价,诚信无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优化》 2、默写:
第二框《预防犯罪》
一、预习检测(下列句子在课本中用笔划好)P52—57
1.刑法是惩治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
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
2.犯罪是具有 、 、 的行为。
★3、 、 和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刑罚又称刑事处罚、
刑事处分,是指 依法对 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罚分为 和 。
★5、主刑包括 、 、 、 、 。
★6、附加刑包括 、 、 、 。
★7.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①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 。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 。
③增强 ,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
二、堂上训练——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刑法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③违法行为都应受刑罚处罚 ④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对于刑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②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历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③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④违法行为均受刑罚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在人民法院判处的刑罚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B )
①无期徒刑 ②剥夺政治权利 ③没收财产 ④两罪并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学生小明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后因抢劫致人重伤受到刑罚处罚。对此,下列同学们的议论中,正确的是( C )
A.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B.旷课、夜不归宿属于违法行为,抢劫致人重伤属于犯罪行为
C.青少年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
5.网络谣言涉嫌犯罪,是因为( C )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触犯了刑法③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④触犯了宪法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6.王某是独生子,从小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的宠爱。上初中后,他经不住诱惑,沉迷于黄色网站,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不到16岁就被判刑。这一典型事例告诫我们( B )
①人如果一味追求低级趣味,发展下去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②要远离电脑和网络③应该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④要学会善于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某等36人一审公开审判,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标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有( A )
A.有期徒刑、死刑 B.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C.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D.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8.下面漫画警示我们( D )
①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③ 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防微杜渐 ④青少年要自觉守法,防患于未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千元。陈某的行为( C )
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②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④所受的处罚中,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中学生小强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去网吧玩游戏。小强先是为了筹集上网费用小偷小摸,后来发展到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一名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警示我们( B )
①要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②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③要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④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优化》 2、默写:
第三框《善用法律》
一、预习检测(下列句子在课本中用笔划好)P57—62
★1、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 ,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可以通过 来维护合法权益,如 、 、 、 等。
(3)可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 。可以依法到 、 或 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 起诉。
★2、诉讼类型: 诉讼、 诉讼(俗称“民告官”)、 诉讼。
★3.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 ,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我们身为未成年人, 不具优势, 尚未成熟,自己容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③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 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课堂练习巩固
1、某区人民检察院以徐某涉嫌投毒罪,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魏某与税务局干部赵某发生个人财产纠纷,于是向法院起诉赵某。上述两个案例中,诉讼的类型分别是( D )
A.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B.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C. 刑事诉讼 行政诉讼 D.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2、村民胡某曾与村委会签订承包本村鱼塘十年的合同,三年后因效益较好,村委会强行终止合同,胡某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属于( B )
A. 刑事诉讼 B. 民事诉讼 C. 行政诉讼 D. 刑事自诉
3、遇到非法侵害时,未成年人可以到下列哪些机关或机构寻求法律服务和帮助( D )
A. 家庭、学校、社会 B. 法律服务所、老师、公安机关
C.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D.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4、“未成年人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遭遇不法侵害时要( B )
A. 增强防范意识 B. 保持沉着冷静 C. 设法制服侵害者 D. 寻求法律帮助
5.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可以向其提起诉讼的部门是( D )
A.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B.公安机关 C.劳动仲裁机关 D.人民法院
三、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优化》 2、默写:
第五课 综合训练
材料:.小明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看。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他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良朋友,经常逃学、夜不归宿、吸烟、喝酒、迷恋网络游戏中的厮杀情节。因手中没钱,他参与了一起盗窃案件,被公安机关逮捕。
(1)由材料可以看出小明的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 哪些是犯罪行为
(2)导致小明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3)小明的堕落警示我们青少年应吸取哪些深刻的教训
比较内容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