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2.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导管、烧杯、试管、酒精灯。(2)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学生用具:(1)试管,集气瓶、烧杯、软塑料瓶;(2)蜡烛、石蕊溶液、二氧化碳、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2.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 强调本节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齐声朗读 明确学习目标课前检测 1.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2.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试着分析后,学生讲述自己的理解。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问题所在,使教学有的放矢。交流合作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导学练P135页课前预习部分 解疑释惑 现象分析活动A(学生实验1) 向有燃着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活动A(学生实验2)把烧杯中的蒸馏水全部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说明什么?现象分析学生实验3:用一支试管,取上个实验矿泉水瓶中的液体2-3ml,然后向试管中滴入4-5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现象?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石蕊为什么变红 活动B(猜想与验证) 想一想 CO2和H2O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 验 结 论猜想1:猜想2:猜想3: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思考CO2 + H2O = H2CO3将变红的小花,加热,观察现象想一想 红花怎么变紫了 结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 H2O + CO2 ↑想一想 实验室通常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 CaCO3↓+H2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 小组合作 学生质疑 小组合作学生动手实验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分析。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然后试着分着分析。 动手实验探究发现问题 在老师带领下一起猜想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思考分析 学生演示,向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生互动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理论与实践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策略 引发学生思考,自然接受新知识 结合实验加深新知识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理解小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科学服务于生活 性质 用途 当堂检测1、如图:将一支盛有CO2 的试管倒立在一个装满水的烧杯中看到 , 原因 。 2、如果将水换成石蕊试液,可以看到 , 原因 。 学以致用 模拟灯火实验 感悟与收获:作业:导学练P137:巩固提升:1-5题 学生自行梳理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交流二氧化碳的用途 独立思考,学生分析解决 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回味盘点本节收获 30分钟的课后练习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与归纳意识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科学知识用于生活 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设计还算完整,但在具体实施时,在课前的十分钟准备中搬仪器时略慌乱,造成心理有点不稳当,从而引起开始上课的前几分钟略显紧张而造成个人语速过快。这点在今后要注意,并不断修炼个人应对各种意外场面的心理素质。另外,在学生当堂检测环节应该给学生安静的读题环境,不应该替他们读题。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尤为注意。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CO2 + H2O = H2CO3H2CO3 = H2O + CO2 ↑CO2+Ca(OH)2 == CaCO3↓+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