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实验活动8 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去除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实验活动8 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去除 教案

资源简介

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的:(一)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二)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
二、学生情况
实验中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间隔时间又较长,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使学生实验时心中有数,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避免“照方抓药”。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中心新出现的仪器和操作技能,如“蒸发结晶”操作,学生还有些陌生,学生操作中要重点加以指导。同时对溶质质量分数的配制的步骤两实验有一定不同和相同点,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
三、重难点
(一)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1.突破建议: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综合了之前学过的称量、溶解、过滤三个基本操作,结合学生对蒸发操作的学习,将其四步操作结合形成完整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师】白板展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
`
【生】观察: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
【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探究过程第一步: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师】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分析“为什么用10ml水对5克粗盐进行溶解,而不是100ml水去溶解”。
【生】和氯化钠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有关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溶解度实际应用的理解
【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生】完成溶解、过滤的实验操作。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过滤之后食盐水转变为固体食盐:
【生】根据海水晒盐原理,可以提出蒸发操作
【师】出示温馨提示
1.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热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免烫坏实验台,取用蒸发皿时使用坩埚钳。
思考: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生】学生分组实验, 反思交流,解决实验中问题
【设计意图】1.完善实验步骤 2.理解粗盐提纯原理
【师】完成实验活页,根据实验过程,总结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生】小组交流后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二)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评价能力。
1.突破建议:本实验最终各组的产率往往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误差分析,培养其对于实验的分析评价能力
2.突破样例:
【师】同学们,经过计算你们得到的产率是多少呢?
【生】汇报展示结果
【师】由于实验误差,我们的结果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个实验的误差是怎么产生的呢?小组讨论解决。
【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 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 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
【师】这些误差对于实验数据的影响是偏大还是偏小呢?
【生】A.食盐还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了──偏小; B.蒸发时,食盐溶液剧烈飞溅──偏小; C.蒸发后,所得到的精盐很潮湿──偏大; D.蒸发皿里的食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纸上──偏小E.称量时,数据不准确──偏大或偏小
五、板书设计
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 过滤 蒸发 结晶
教学反思:1、导入过程中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原理的展示运用白板的勾画功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更好的交互。
2、通过学习粗盐的提纯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体验,学生学会归纳比较,如比较配置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的步骤,两个实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