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知识点填空1803年, 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模型)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 ,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模型)1911年, 通过精密的实验: 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模型)具体实验:用一束带 电的、 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 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1913年, 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 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由于原子里质子数 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原子内 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同类原子,质子数 ; 原子,质子数不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数常规 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3)上述粒子中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4)带正电荷的是 ;(5)在同一原子中数量一样的粒子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由 到 , 排布的,离核近的电子能量 ,离核 的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由内到外依次为 层电子层不是 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第一层最多只容纳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容纳 个电子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 个)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举例稀有气体原子 个(氦为 个) 相对稳定, 电子 氦、氖、氩、氪等金属原子 一般 4个 最外层电子 钾、钙、钠、镁等非金属原子 一般 或等于4个(氢为 个) 电子 氟、氧、硫、氯等结论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 一般情况下, 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画出1~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其规律规律:1、同一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2、同一列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知识点填空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实心球模型)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枣糕模型)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具体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同类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类原子,质子数不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常规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2)不显电性的粒子是①②⑤;(3)上述粒子中质量最小的粒子是⑥;(4)带正电荷的是③④;(5)在同一原子中数量一样的粒子是④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由内到外,分层排布的,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由内到外依次为第一至七层电子层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第一层最多只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举例稀有气体原子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氦、氖、氩、氪等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钾、钙、钠、镁等非金属原子 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氢为1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氟、氧、硫、氯等结论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画出1~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其规律规律:1、同一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不变2、同一列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不变,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1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填空-空白版】.docx 3.2.1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填空-答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