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Ⅰ.氧气的性质实验①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燃着的木炭、蜡烛、硫粉等都应 缓慢(填“迅速”或 “ 缓慢”)伸入集气瓶中,目的是 充分消耗瓶内氧气,使现象明显持久。②石蜡燃烧时,为了观察有水产生要求集气瓶必须干而冷。③硫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因此,燃烧时硫粉应少量。II.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打磨铁丝的目的是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 ;(3)实验时铁丝上系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 ;(4)在集气瓶中铺上沙子或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反应产生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5)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是为了防止火柴梗燃烧消耗瓶内氧气,降低瓶内氧气浓度,致使铁丝不燃烧 ;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 不能 进行(填“能”或“不能”),出现现象的不同,根本原因是 纯氧中氧气浓度高,空气中氧气浓度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III.氧气的用途都是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1)氧气能够 供给呼吸 。如潜水、登山、航空等。(2)氧气能够 支持燃烧 。如炼钢、焊接金属等。1-1★( B )“新冠肺炎”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2★( B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放热B.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作火箭推进燃料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1-3★( D )下列属于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① 都发光 ② 都放热 ③ 都有氧气参加 ④ 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 都能产生气体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4★★( D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5★★( B )小林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一根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进行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浓度太低 B.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C.铁丝表面铁锈未除干净 D.铁丝末端火柴梗燃烧正旺时,就将铁丝伸入瓶中1-6★★★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将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点燃)①这些物质分别是:甲: 氧气 乙: 氮气 丙: 二氧化碳 丁: 碳 ;②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 二氧化碳。物质 熔点0C 沸点0C 燃烧时温度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铁 1535 2750 约1800钠 97.8 883 约14001-7★★★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化学性质时发现: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无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气态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见上表分析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燃烧时温度高于可燃物的沸点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有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根据固体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有蓝色火焰的事实,请你分析产生蓝色火焰的原因 硫燃烧时的温度高于硫的沸点 。(氧气体积分数90%70%65%60%55%实验现象燃烧剧烈且燃烧时间长燃烧比90%的弱, 燃烧时间短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比70%的短燃烧比65%的弱,燃烧时间更短难以燃烧,只是发红)小芳同学学习“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探究直径为 0.38mm 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 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结论】对于直径 0.38mm 的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小为 60%,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 剧烈 (填“剧烈”或“不剧烈”)。【实验拓展】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否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铁丝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浓度可能在55%~60%之间,不一定是60% 。知识点2: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料: 空气 。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沸点 不同。(2)方法:分离 液态空气法 ,由于氮气的沸点 较低 (填“较低”或“较高”)先蒸发出来,留下的是呈 淡蓝 色的液态氧。该变化中主要发生的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1★( B )对于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的过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 B.利用了气体沸点高低不同C.分离得到的氧气是无色透明的 D.分离得到氮气和液态氧气2-2★( A )下列应用主要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氧气用于焊接金属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氧气用于炼钢2-3★★( D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2-4★★( A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熄灭 B.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C.木条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木条无明显变化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Ⅰ.氧气的性质实验①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燃着的木炭、蜡烛、硫粉等都应 (填“迅速”或 “ 缓慢”)伸入集气瓶中,目的是 。②石蜡燃烧时,为了观察有水产生要求集气瓶必须 。③硫燃烧时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因此,燃烧时硫粉应少量。II.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打磨铁丝的目的是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3)实验时铁丝上系火柴的目的是 ;(4)在集气瓶中铺上沙子或少量水的目的是 ;(5)待火柴梗 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是为了防止;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 进行(填“能”或“不能”),出现现象的不同,根本原因是 。III.氧气的用途都是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1)氧气能够 。如潜水、登山、航空等。(2)氧气能够 。如炼钢、焊接金属等。1-1★( )“新冠肺炎”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2★(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放热B.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作火箭推进燃料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1-3★( )下列属于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① 都发光 ② 都放热 ③ 都有氧气参加 ④ 都属于化学变化 ⑤ 都能产生气体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4★★(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5★★( )小林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一根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进行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浓度太低 B.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C.铁丝表面铁锈未除干净 D.铁丝末端火柴梗燃烧正旺时,就将铁丝伸入瓶中1-6★★★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将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点燃)①这些物质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②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物质 熔点0C 沸点0C 燃烧时温度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铁 1535 2750 约1800钠 97.8 883 约14001-7★★★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化学性质时发现: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无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见上表分析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根据固体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有蓝色火焰的事实,请你分析产生蓝色火焰的原因 。(氧气体积分数90%70%65%60%55%实验现象燃烧剧烈且燃烧时间长燃烧比90%的弱, 燃烧时间短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比70%的短燃烧比65%的弱,燃烧时间更短难以燃烧,只是发红)小芳同学学习“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探究直径为 0.38mm 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 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结论】对于直径 0.38mm 的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小为 60%,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 (填“剧烈”或“不剧烈”)。【实验拓展】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否合理? ,理由是。知识点2: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料: 。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2)方法:分离 ,由于氮气的沸点 (填“较低”或“较高”)先蒸发出来,留下的是呈 色的液态氧。该变化中主要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1★( )对于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的过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 B.利用了气体沸点高低不同C.分离得到的氧气是无色透明的 D.分离得到氮气和液态氧气2-2★( )下列应用主要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氧气用于焊接金属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氧气用于炼钢2-3★★( )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氧气2-4★★(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熄灭 B.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C.木条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木条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2)(学生用).docx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2)(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