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5.1《法不可违》学案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组:一、学案导学(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修养:树立尊法、守法意识。法治观念:(1)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3)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责任意识: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学习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民法的规范范围。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作为一种____________,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______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_________。法律是最刚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违法行为是指____________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3、违法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____________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_____________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1)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对社会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般违法行为。(2)______________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____。(3)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____________。5、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______________的行政违法行为。(2)侵犯他人_______________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6、民事权利有哪些 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巻权、隐私权、婚烟自主权等。7、正确理解合同的是什么?合同,又称____________,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_____________。8、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______________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____,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______________,积极防范____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__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______________发展。(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3、违法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5、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6、民事权利有哪些 7、合同的含义是什么?8、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年4月9日,四平市铁东区居民唐某在某手机通讯APP中发布虚假政府通报,在通报中散布“提出表扬,小区管控特好,给予提前解封,10日晚22点解封以示奖励”的谣言,被多人转发,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四平市公安局铁东区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决定给予唐某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唐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2)材料表明我国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3)为杜绝或减少网络谣言现象的发生,公民个人应该怎样做?2.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域市上空的痛”近年来,高空抛物现象屡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住武汉市蔡甸区的张某,因嫌所住小区对面的马路旁有人跳广场舞太吵,于是往楼下扔鹅卵石,先后砸坏17辆私家车,车损达2万多元,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多次从建筑物向下抛掷物品,造成他人多辆汽车损坏,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2022年3月23日,张某被判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法律、道德,心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张某的行为带给我们的警示。3.李某在微信群发布“某小区查出24例”的涉疫不实言论,扰乱公共秩序。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给予李某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请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2)请你从遵章守法的角度,说说上述案例带给我们哪些警示。4.材料一 小明骑车赶去学校上学,行至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明想:“就快迟到了,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闯过了红灯。(1)小明闯红灯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它有哪些特点?材料二 狂风暴雨突然袭来,就在这时,市民陈女士在路过市区城南龙珠花园一幢楼下时,一个花盆突然从天而降,把陈女士砸伤……(2)从天而降的花盆将行人砸伤,花盆的主人会受到法律处罚吗?为什么?(3)请你就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向同龄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5.期末考试前,欣欣总结了相关法律知识,请你帮她检查下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将错误之处改正。①违法行为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②我们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有:扰乱公共秩序、不依法履行合同、侵犯人身权利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③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礼道歉、没收违法所得等等都属于民事责任;④卖方收全款后,却只发了一半毒品;影楼未经小张的同意张贴其照片等等都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四、当堂达标见课时练习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1)行政违法行为。(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或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或法律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3)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网络谣言及时举报。2.(l)张某的行为严重危害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张某的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我们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3)张某的行为与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关。我们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3.(1)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2)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②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4.(1)是违法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其特点是: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2)会,因为花盆主人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3)①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5.①按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②我们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有: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权利等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不依法履行合同,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③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礼道歉等等都属于民事责任;没收违法所得属于行政处罚;④卖方收全款后,却只发了一半毒品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影楼未经小张的同意张贴其照片属于民事违法行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