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根据溶解度概念,初步学会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定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活动,初步学会溶解度测定的一般方法;
通过溶解度和溶解性的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等,体验和感悟合作学习的快乐;
通过实验,感受到“溶解度”的定量表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和比较,逐步建立从定性到定量的化学研究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溶解度概念的构建
难点:理解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同屏显示
教学用品:(4人为一小组)85-2A型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TDS测试仪、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和NaCl溶液(3.0g/10g水)、0.1gKNO3固体数包、0.2gNaCl固体数包、50mL烧杯、不同浓度的四支硫酸铜溶液。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3’ [展示]试管架上相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提问]大家观察到这四支试管中的溶液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提问]如果往这支试管不断加入硫酸铜可以无限溶解吗?那么对于KNO3或者NaCl固体是否一样? [提问]在20℃下10g水中到底放入多少克NaCl或者KNO3,可以使它们达到饱和状态? 学生观察、思考,从溶液颜色深浅不同到溶解在等质量水中固体质量不同角度回答 引导学生从饱和溶液的角度回答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提问,引出今天的主题,并让学生逐步感受定量与定性的关系与不同
测定并比较NaCl和KNO3的溶解性 10’ [活动1]: 如何测定20℃10g水中,溶解多少克NaCl或KNO3可达到饱和状态? [提问]那么该如何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呢? [讲解]TDS可测定1升水中溶多少克溶解性固体,向不饱和溶液不断增加固体示数将不断变大;形成饱和溶液时,TDS示数将不再变大成为定值。 [陈述]实验时,我们使用恒温磁力搅拌器加快溶解并控制温度。为了大家的测定方便,已将3.0g氯化钠或硝酸钾溶解在了1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请大家继续向溶液中不断加入0.1g或0.2g固体,在形成饱和溶液后,记录下加入固体的总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实验测定数据,并将测定结果贴在白板。 [评价]学生通过分析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方案、修改方案 引导学生从固体不再消失、借助TDS两个角度来判断。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性并能比较溶解性大小 巩固“控制变量法”,通过测定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帮助学生构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初步形成多次测量的测量方法,感受化学学科实验的严谨性
溶解度概念的引入 10’ [讲解]对于同温度等溶剂质量的两种固体物质,只要比较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固体质量就能得出固体的溶解性大小关系 [提问]不同温度,等溶剂质量的两种固体或同温度,不同溶剂质量的两种固体能否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大小? [投影]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在100g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如表格所示。 [提问]在20℃时,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性大小关系是什么呢? [活动2] 比较在20℃时,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钠的溶解性大小关系 [讲解]在比较的过程中,不同的同学在进行换算时,所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为了更方便的比较物质的溶解性,科学家们提出溶解度这个概念,英文是Solubility,它是一个物理量,可以用符号“S”来代替。请同学们翻阅书本P77找一下溶解度的定义,找出比较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字词是一定不能省略的?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溶液呈“饱和状态”呢? [讲解]溶解度就是指一定温度下,在100g水中所能溶解最多的固体质量,其单位是g/100水。 学生倾听,思考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知道不同温度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活动2] 学生进行初步的换算,得出硝酸钠的溶解性最大,依次是氯化钠、硝酸钾 学生找出定义:“在某一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并得出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g水中 状态:饱和溶液 学生讨论,理解只有溶液饱和了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换算和比较,感受溶解度的意义之一: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通过翻阅书本查阅,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并通过老师的提问形成物质溶解度概念的五要素。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10’ [投影] 书本P78页硝酸钾溶解度 [活动3] 讨论t=20℃时,S硝酸钾=31.6g/100g水的含义 [活动3]学生思考,自主完成,互相指正 得出溶解度的含义,溶液的组成,知道质量比是一个定值,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进一步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能根据概念,掌握简单计算。感受溶解度的意义之二:快速配制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总结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比较 6’ [提问]那知道这些换算后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 [讲解]物质的溶解度不仅能快速的配制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能比较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还有什么用途呢?我们一起看书本P77 [活动4]完成表格 [投影]t=20℃,S无水硫酸铜=24.5g/100g水,那现在大家是否知道这支颜色最深的硫酸铜饱和溶液该配制? [总结]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却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配制它的饱和溶液,知道其溶解性是易溶于水但不如食盐和硝酸钾大。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配制饱和溶液的角度回答 学生回答,理解溶解度是用来衡量物质的溶解性 [活动4]阅读书本P77,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学生倾听、思考 感悟溶解度的意义之三:衡量物质溶解性的标尺 通过溶解度和溶解性的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通过最后的总结,作前后呼应,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作业布置 1’ ①预习并完成书本P78.79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并完成填空部分。 ②整理并完成学案思考题 为下节课溶解度曲线作铺垫
七、板书设计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一、如何定量地表示NaCl或KNO3的溶解性? 固体物质名称T℃m溶剂(g)已溶解固体物质(g)加入的固体总质量(g)溶质总质量(g)初步结论氯化钠103.020℃,10g水中溶解 g NaCl达到饱和硝酸钾103.020℃,10g水中溶解 g KNO3达到饱和
结论:在20℃下,氯化钠在水中溶解性 (大/小/等)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溶解度: 符号:S 条件:某一温度下 1. 定义: 标准:100g水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g/100g水 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