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知道活性炭的吸附性。2、知道同素异形体的概念;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及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2、通过观看视频,提高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各物质用途的学习,感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可以使生活更美好。【教学重点】理解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的性质及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理解活性炭的吸附性及木炭的还原性。【教学资源】药品:木炭粉、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红墨水等仪器:试管、棉花、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活塞、烧杯、音乐贺卡、导线、5B铅笔、药匙、石棉网、坩埚钳、木块等资源:电脑、投影仪、PPT、学案、flash等【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闪亮登场 【视频】《群碳争功》【引导】三位选手已闪亮登场,请问大家在生活中对各位选手有哪些了解吗?【讲述】接下来各位选手会带来才艺展示,看完之后需要把对它们的评价完成在学案上。了解规则后,PK开始! 观看视频;思考生活中所了解的知识,并回答。 由常见的生活现象和PK大赛的形式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并且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新课的学习。【第一回合】才艺展示 【视频】金刚石、石墨、C60自我介绍性质及用途;【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把对各位选手的评价完成在学案上。【巡视】观察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投影】展示一位学生的学案,并请学生简单介绍。【投影】对比另一个小组的学案,找出呈现方式上的不同。【追问】这个小组的呈现方式比较清晰的体现出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什么关系呢?【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板书】性质决定用途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和用途;完成学案;交流成果,完善学案;对比学案,找出呈现方式上的不同,发现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由各选手才艺展示的形式,介绍出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比较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较好的进行归纳整理。在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的同时,提升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且加深对物质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叙述】为了鉴别各位选手的展示有没有水分,进入鉴别真伪环节,检验石墨的导电性。【提问】如何利用短路的音乐贺卡检验出石墨的导电性?【叙述】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亲自动手,鉴别真伪。【提问】我们的贺卡都成功的唱歌了,说明什么呢?【叙述】借今天这个机会把这首生日快乐歌送给刚刚度过62岁生日的祖国,让我们一起祝福她繁荣富强。 寻找、整理实验思路:将石墨连入电路,形成闭合回路;完成实验:将铅笔芯连入电路,证明石墨的导电性;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回答; 根据所提供的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理清实验的思路,并加深对石墨性质的理解。动手实验感受石墨的导电性,并在对祖国的祝福中,加深对祖国的感情。【讲解】C60的研究现状,并鼓励同学们为之而努力。 倾听,并感受化学的无限发展空间。 实事求是的叙述出C60的研究情况及潜在的发展前景,希望能激发出学生为之而努力的兴趣。【第二回合】刨根问底 【讲解】像金刚石、石墨、C60这种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称之为同素异形体。【板书】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追问】以前学习的物质中也有属于同素异形体的,大家知道是哪些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同素异形体吗?为什么?【提问】既然他们的组成相同,他们的性质为什么会差别如此之大呢?【展示】微观结构的图片。【讲解】在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这决定了性质上的差异。因此结构和性质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板书】结构决定性质。【提问】石墨真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金刚石吗?【展示】人造金刚石。【追问】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什么变化?为什么? 理解定义,掌握定义重点;根据已有知识和定义进行回答;观看结构图,总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阅读所给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同时进行归纳整理;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回答。 由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关系,得出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并由简单练习对定义进行巩固,加深理解。由图片可以较直接的得出性质不同的原因,较为形象直观,同时可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化学学科思想的理解。由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互相转化,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对同素异形体的定义有更深的认识。【第三回合】高手踢馆 【叙述】无定形碳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提问】无定形碳是不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什么? 倾听,理解;根据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和无定形碳的组成进行回答。 理解无定形碳的组成,并加深对同素异形体的认识。【叙述】接下来就对无定形碳的四个成员进行一一的学习。【讲解】请问,木炭在为我们提供了温暖和美味熟食的同时,反映了什么性质?【flash】木炭的制备。【追问】可以看到木炭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提问】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请大家按着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追问】大家看到什么实验现象了?【讲解】这种可以吸附色素或气体的性质称之为吸附性。【提问】吸附性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呢?【flash】吸附作用的微观过程。【追问】关于这个实验还有什么疑问吗?【讲解】棉花的作用是过滤,另一个试管的作用是对比。【追问】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讲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又发现了炭黑和焦炭。炭黑可以用来制油墨。【展示】清明上河图。【提问】这幅画至今色泽鲜艳,这体现了炭黑的什么性质?【讲解】焦炭最大的用途是冶炼金属。【改进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叙述】大家注意我所搭装置与教材上装置的不同,并思考原因。【讲解】网罩作用:集中火焰并提高温度。试管口竖直向上:可以用火焰将药品围绕住,受热更充分。【提问】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小结】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走了氧化铜的氧元素,体现了他的还原性。【讲解】木炭、炭黑和焦炭经过活化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活性炭,因此活性炭的表面积更大,吸附性更强,应用也更加广泛。 观看图片,体会木炭的发现和使用对人类的贡献。观看flash,并回答问题;学生实验:木炭的吸附性。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观看flash,并根据微观过程的本质特点进行回答。同学互相帮助,解决实验中的疑问:棉花的作用是什么?另一个试管又做什么用?观看图画,并分析思考问题进行回答。提出对实验装置存在的疑问:试管口为什么竖直向上?金属网罩的作用是什么?观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加深对各物质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区分各物质,并在此过程中再次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对木炭吸附性的理解,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以呈现古画的方式,结合炭黑的稳定性进行讲解,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弥补了时间较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不足,同时能够对学生进行实验改进上的教学。【小结】在我们刚刚的学习中,都涉及到了碳的哪些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概括总结:1、常温下的稳定性2、可燃性3、还原性 在无定形碳中对碳的化学性质都有多涉及,但是较为零散,进行简单总结后可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系统。【第四回合】评委点评 【提问】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对各物质的用途加深理解,形成对比性的认识。【作业】 基础型作业:同步课课练;探究型作业: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板书设计】1、 同素异形体:1、定义: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2、二、无定形碳 三、碳的化学性质1、木炭:吸附性 1、可燃性2、炭黑: 2、常温下的稳定性3、焦炭: 3、还原性4、活性炭:吸附性开始flash【情境引入】闪亮登场鉴别真伪:石墨的导电性。简单介绍C60。归纳总结: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与用途。flash【第二回合】刨根问底flash【第一回合】才艺展示小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阅读资料:人造金刚石。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flash【第三回合】高手踢馆学习木炭、炭黑、焦炭和活性炭。小结:碳的化学性质。无定形碳:不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PPT【第四回合】评委点评结束C + 2CuO → CO2↑+ 2Cu高温第 1 页 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