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人教2011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碳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在、性质的基础上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物质,从结构到性质再到用途研究物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持续的发展,具有从总多事物中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假设推断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求知欲强,认识事物的兴趣很浓,但知识掌握上又有不扎实的地方。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宏观物质与其微观的结构统一起来。在学习物质时,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物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五、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对比、归纳、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温故知新 1.单质碳化学性质有哪些?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3.一氧化碳的性质与二氧化碳相同吗?为什么? 4.说说你对一氧化碳的了解? 书写碳的化学性质的方程式。 回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推测一氧化碳的性质。 4.说出对一氧化碳的了解。 复习碳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引出新课一氧化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阅读与思考 阅读课本121-122页,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阅读课本121-122页,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阅读归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三、 总结与交流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交流。 归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2.一氧化碳的毒性 播放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动画。 问题与讨论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为什么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2)如果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3)生活中如何正确预防煤气中毒? (4)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怎么办?严重的又该怎么办? 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中毒机理。 学生思考总结交流 让学生认识一氧化碳的毒性,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一些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及煤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1)对比一氧化碳和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推测一氧化碳还有哪些的化学性质。 (2)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视频。 (3)问题与讨论 ①在尾气出口为什么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②实验时为什么先通CO再加热? ③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 (4)播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观动画 学生思考回答:一氧化碳可能有还原性。 学生观看,描述实验现象。书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描述实验操作步骤。 思考总结交流 观看思考
一氧化碳的功与过 学生交流描述。 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5.事物的意识。
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 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 课堂总结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密度 比空气略小。 2. 化学性质:(1)可燃性 方程式: (2)毒性(3)还原性 方程式: 3.用途(1)气体燃料(2)冶金 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 课堂练习 1.有关CO与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能溶于水 B.通常都是无色气体C.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都是碳的氧化物 2.鉴别H2与CO应选择的合理方法是( ) A.闻气味试验毒性B.点燃看火焰的颜色C.检验燃烧的产物D.看能否还原灼热的CuO 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的混合气体,下列有关水煤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烧B.具有还原性C它有毒D.有特殊的气味 4.下列气体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的是( ) A.CO2 B.N2 C.CO D.O2 5.生活中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1)有人说他嗅觉灵敏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6.如何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7.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8.如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 于水,密度 比空气略小。
二、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点燃 2CO2
2.毒性
3.还原性CO+CuO △ Cu+CO2
三、一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燃料(2)冶金
八、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体的学习方式,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2.本节课教学顺畅,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很自然地过渡到一氧化碳有关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在问题引导下有条不紊进行。把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很好弟弟结合起来。3.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及改进方法:
1.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把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化学用语统一起来,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认识化学物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问题的设计还可以更具有典型性,即可以预设问题,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
3.本节课的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问题时,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