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目标:1.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易燃物和易爆物。2.知道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3.能识别常见的安全标志,培养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教学过程:环节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引入】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燃烧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知道,一些燃烧可能引起爆炸。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例如,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节日燃放的烟花爆竹,用于拆除旧建筑物的定向爆破等。那么,爆炸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什么是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量,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分析】也就是说爆炸其实是一种剧烈的燃烧,所以爆炸的发生首先必须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例如,燃放鞭炮就是使火药在极小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 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里,遇到明火就会急剧地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 【提出问题】除了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的粉尘,如面粉、煤粉是不是也会发生爆炸呢? 与前两节课衔接,通过学生熟悉的爆炸的应用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入新课。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什么是爆炸?思考、回答。教学环节二: 实验探究爆炸的原理。 【探究实验】粉尘的爆炸实验 播放实验视频。 【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 观看视频,并思考 分析爆炸的发生的原理。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增大了与氧气 的接触面积,当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起了爆炸。 【总结】注意: ▲不仅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的粉尘也能引起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教学环节三: 引导讨论,深入分析 :爆炸极限。 【提出问题】1、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分析】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常见的爆炸,一类是化学变化,比如由燃烧引起的氢气爆炸、石油气爆炸等。另一类是物理变化,比如蒸汽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2、满足易燃物、在有限空间燃烧就发生爆炸吗?并不一定。比如厨房里的煤气,在我们正常使 用时并不会发生爆炸;但是一旦泄露,在不通风的条件下遇到明火或火星就有爆炸的危险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2.爆炸极限 爆炸的发生需要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才发生,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PPT 展示】 几种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联系旧知】所以我们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进行验纯,以防爆炸。 【联系实际,安全警示】当我们发现煤气泄漏时,一定不能点火或开灯检查等。因为此时煤气与空气混合可能达到了爆炸极限,遇火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增强安全意识。教学环节四: 联系实际,学习易 (二)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一些易燃易 学生思考。燃物与易爆物的安 爆物,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全知识。 有烟花、鞭炮、面粉、汽油、煤气等。还有我们在乘坐地铁 火车或飞机时,所带的物品会接受检查。其中的禁止携带物品就包括了易燃易爆物。在这些易燃易爆物的存放场所,比如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1.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展示】【思考】煤矿的矿井、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应采 学生思考、观看视取哪些安全措施? 频。【播放视频】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总结】2.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 总结。意事项。【思考】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一拖拉机行驶至附 学生运用所学新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 知识,思考、应用。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基本扑灭,但仍有消防队员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至冷却。请同学们思考:1、油罐为什么会起火爆炸?油罐汽油泄漏,使油罐附近空气中混有大量汽油蒸气,拖拉机产生的火星将空气中的汽油引燃,从而使油罐起火爆炸。2、大火扑灭后,消防队员仍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至冷却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使油罐中油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并减慢油罐中油分子的运动速率以减少油分子的泄漏。【总结】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1.什么是爆炸 2.爆炸极限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同学们,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燃烧和爆炸也不例外。它们可以造福人类,但是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这样,我们能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为人类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 知识梳理、总结教学环节五:总结通过课题总结明确燃烧和爆炸的两面性,明确学会控制和利用燃烧的必要性。教学环节六:学以致用 1.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 炸的是( ) A.P2O5B.面粉 C.镁粉 D.CH4 2. 交通部门规定,为了保证安全,旅客乘坐车、船时,下列物品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①食盐 ②酒精 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和煤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是( ) ①火药爆炸 ②车胎充气太多而爆炸 ③油库遇火爆炸 ④蒸汽锅炉爆炸 ⑤液化石油气遇火爆炸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①②⑤ D.①③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学生思考,完成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