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课序 44-§7-1-1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学生视角表达,用行为动词体现能力要求)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或情境,认识燃烧需要三个条件。通过探究燃烧条件的系列实验,学习主动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加深对“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观念的理解,进一步学会有序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在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再次强化证据意识。正确认识燃烧与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环节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题引入】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燃烧和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能列举一些燃烧现象以及由古至今燃烧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吗? 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燃烧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片展示】钻木取火、古埃及人冶炼铜、铁丝燃烧、烹调食物、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升空 【图片展示】燃烧实验图片 【思考与交流】结合图中的燃烧实验思考 ①不同物质燃烧有什么现象? ②物质燃烧是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③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吗? 【知识归纳】(一)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划记课本 P129)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观看图片,正确认识燃烧与教学环节一:归纳燃烧的定义 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思考、总结,得出燃烧的定义教学环节二: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思考】1.下面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哪些属于可燃物?哪些不是可燃物? 燃气、酒精、粉笔、石头 2.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思考【实验 7-1】探究燃烧的条件 课本第 128 页 在 500 mL 烧杯中加入 300 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 7-5 Ⅰ),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如图 7-5Ⅱ),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3.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讨论】结合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燃烧的条件,完成课本 P129 的讨论。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 综上所述,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什么条 件? 【讨论】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列表分析) 思考得出结论:燃烧要有可燃物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探究燃烧条件的系列实验,学习主动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加深对“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观念的理解,进一步学会有序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在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再次强化证据意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燃烧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对比实验 1.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 相同条件:都有可燃物;都在薄铜片上,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都加热到相同温度。 不同条件:白磷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红磷未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根据查阅资料可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40℃,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240℃。此处热水的温度是 80℃。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实验结论: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对比实验 2:铜片上的白磷、热水中的白磷 相同条件:都有可燃物;都达到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 不同条件: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热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结论: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对比实验 3: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前后对 比 相同条件:都有可燃物;都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条件:热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向白磷表面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实验现象: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 4. 综上所述,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什么条 件? 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通过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 【归纳总结】一、燃烧的条件 (二)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 1.有可燃物; 一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不 可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固有属性) 【教师】表 7-1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思考】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一个条件? 【学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教师】图 7-6 燃烧条件示意图(火三角)教学环节三: 【学以致用】应用实例(燃烧条件的应用) 1.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发燃烧。 “火上浇油”:油是可燃物,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2. 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的是( B ) ① ② ③ ④ 实验①白磷不燃烧 实验②白磷不燃烧实验③白磷不燃烧 实验④白磷燃烧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B) A.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B.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 C.铜片上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D.烧杯中蜡烛过一会熄灭,外面的蜡烛正常燃烧 思考、回答教学环节四: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缺 1.有可燃物; 一 不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正确认识燃烧与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