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9-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
根据氯化钠、硝酸钾溶解实验,知道大多数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能够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知道条件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换,并了解两者互变的途径。
了解结晶现象:能够说出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并能解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海水晒盐)的原理。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流程:
环节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溶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
【实验】实验 9-5 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环节一:饱和 提问实验现象(看是否溶解)、小结 思考、回答
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实验 9-6 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现象(看是否溶解)、小结 思考、回答
【讲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环节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讲授】回看两个实验,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从这两个实验中找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小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思考、回答
【讲授】从实验 9-6 最后的烧杯中看到的白色晶 思考
体中研究,讲解结晶的概念和原理(降温结晶)
提出生活中的事例(蜂蜜放入冰箱后浑浊了)
【讲授】除了降温结晶,获得晶体的方法还有蒸
教学环节三:结晶 发结晶(海水晒盐)
【阅读】阅读课本 P35 文字和流程图 阅读课本
【讲授】讲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小结】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降温结晶、蒸发
结晶
教学环节四: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重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
【引入】我们知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就形成了溶液。那么溶质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有什么外在条件会影响溶质的溶解吗?我们用氯化钠、硝酸钾这两种能溶于水的固体来探究一下。
氯化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食盐。我们来看课本 33 页的实验 9-5,注意观察烧杯中固体的溶解情况。
【视频】实验 9-5
【师】 同学们回答实验现象。首先 20mL 水加入 5g 氯化钠搅拌溶解后,现象是?全部溶解。
实验中,往烧杯分次继续加入 5g 氯化钠,第一次加入并搅拌后,现象是?全部溶解。
再加入剩下的氯化钠并搅拌后,现象是?没有全部溶解。
因此,加入第二份 5g 氯化钠之后的现象,我们可以说“部分溶解”。再往烧杯中加 15mL 水并搅拌后,现象是?
全部溶解。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这个实验,我们能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室温下,20mL 水最多能溶解的 NaCl 质量在
5~10g 之间;35mL 水最多能溶解的 NaCl 质量不低于 10g,比 20mL 水最多能溶解的 NaCl 要多。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NaCl 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水越多,NaCl 溶解得越多。
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推断: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溶剂的量会影响溶质溶解的量;溶剂越多,溶质溶解得越多。
【师】 硝酸钾也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我们来看课本 33 页的实验 9-6,同样注意观察烧杯中固体的溶解情况。
【视频】实验 9-6
【师】 首先 20mL 水加入 5g 硝酸钾搅拌溶解后,现象是?全部溶解。
然后分次继续加入总共 5g 硝酸钾,搅拌后,现象是?部分溶解。
将此时的烧杯加热后,现象是?硝酸钾全部溶解。
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后,现象是?全部溶解。
将这杯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后,现象是?有白色的晶体析出。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又有什么发现?
这个实验,我们能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室温下,20mL 水最多能溶解的 KNO3 的质量在 5~10g 之间;升温后,20mL 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硝酸钾不少于 15g,比在室温下最多能溶解的硝酸钾要多。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KNO3 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温度越高,KNO3 溶解得越多。
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推断:溶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温度会影响溶质溶解的量;温度越高,溶质溶解得越多。
【师】 由这 2 个实验可以知道:如果温度固定,溶剂的量固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溶质的溶解是受“温度”和“溶剂的量”这两个因素影响的。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如果一种溶液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我们就把
这种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这个词,同学们应该不难理解,形象地讲就是溶剂已经吃饱了这种溶质了,吃不下了,也就是不能继续溶解了。
那么吃不饱,还能继续吃的呢?也就是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我们就称它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同样,要规定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教学环节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师】 现在我们看回刚才的 2 个实验,请同学们判断,每一步所得的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师】 第一个实验,溶质是氯化钠。第一步所得到的应该是氯化钠的什么溶液?
在第二步操作里,分次加入的氯化钠中,第一、二次都全部溶解,这说明原来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因此得到的是氯化钠的?
不饱和溶液。
第二步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什么溶液?
第二步实验里,可以看到氯化钠没有全部溶解,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
第三步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什么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吗?
仅根据“固体全部溶解”这个现象,还不能判断溶液一定不饱和,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师】 同学们发现了吗?通过改变外界的条件,可以使原本不饱和的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也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师】 比如说,第一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将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加这种溶质。
而第二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加水,或者说加溶剂。
如果继续进行相反的操作,减溶剂,也就是把加进去的水重新蒸发掉,同时保持温度不变,同学们想想不饱和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会重新变成饱和溶液。
因此我们知道,将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的方法,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溶剂的方法。
【师】 第二个实验,同样分析。每一步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第一步:不饱和溶液
第二步:饱和溶液第三步:不饱和溶液
前 3 步都很容易分析。到第 4 步,加入 5g 硝酸钾全部溶解,能不能立刻说明得到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相信有同学会指出,这时的硝酸钾溶液有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没错,单纯看到这一步我们没法判断溶液是不饱和的还是恰好饱和的。
我们可以先看最后一步,在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了,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其实开始冷却时,并没有马上析出晶体,而是冷却到一定温度才开始析出来,这说明原溶液一开始没有饱和,是冷却到一定温度下才变成饱和溶液的,因此第四步得到的应该是硝酸钾的?
不饱和溶液
现在我们再分析,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加溶质、冷却,也就是降温。
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热,也就是升温。
【师】 小结一下,这就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在课本 35 页。教学环节三 结晶
【师】 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在硝酸钾这个实验中,最后我们在烧杯中得到了一些针状的固体,或者称为晶体,这些是什么物质呢?
由于整个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些晶体就是硝酸钾晶体了。它是怎么从烧杯中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温度会改变硝酸钾溶解的能力。降温的时候,硝酸钾不像高温时溶解的多,原本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钾只能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这种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获得晶体的方法就叫做冷却结晶,或者叫降温结晶。
在生活中,降温结晶很常见。例如我们将蜂蜜放在冰箱里,发现澄清的蜂蜜变浑浊了,这不是变质,其实只是里面的糖结晶了。
【师】 除了降温结晶,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获得晶体的方法。我们看,这是海边盐场的一个画面,工人在做什么呢?
有同学知道,他在晒盐。
我们知道,海水中含有很多氯化钠,海水也是我们获得食盐的一个重要物质。怎么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35 页第一段内容,以及下面的流程图。
【阅读】阅读课本 35 页
【师】 我们一起学习这个过程。海水被引入贮水池后,沉淀了泥沙等等的不溶性杂质,就会引入蒸发池,在经过风吹日晒后水分蒸发,溶剂减少,这时海水会越来越浓,也就是越来越接近饱和溶液,到一定程度后引入结晶池,继续晒,得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晒,继续蒸发溶剂,氯化钠就能从海水中析出来,得到的是含有杂质的粗盐晶体,经过提纯后就得到食盐了。同时得到了含有其他杂质的溶液,称为母液,可以继续用于生产其他化工产品。
这个过程里,主要就是:晒。晒的作用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掉。也就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首先将海水转化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蒸发溶剂,可以获得氯化钠的晶体。这种通过蒸发溶剂获得晶体的方法,就称为蒸发结晶。
小结一下,结晶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冷却结晶、蒸发结晶。还有没有别的或者特殊的方法呢?随着对这个课题的深入学习,同学们会领悟到的。
教学环节四 小结
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到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是有限度的,溶质溶解的量和外界条件有关,分别是温度和溶剂的量。当这两个条件确定不变之后,某种溶质溶解达到极限,不能继续溶解了,所得到的溶液就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就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问题时,无非是从 3 个角度,溶质的量、溶剂的量,还有溶解性,想办法改变其中一个方面就可以了。例如,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通过降温使溶解性减弱,可以使溶质的溶解达到极限,这样就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相反呢?减少溶质、增加溶剂、通过升温使溶解性增强,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从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有: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巩固练习】……
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