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材版本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人口、民族和地形后的教学延伸。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把《中国的气候》安排在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中第二节也体现了其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包括“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其中“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教材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本节课只涉及气温方面,为学生学习气候其他特征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国主要产业发展和中国区域地理的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地理学习他们的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思维活跃,参与意识也较强,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课上讨论、合作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游戏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记住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通过读图分析比较,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温度差异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 (3)通过指图、抢答、贴图等游戏,了解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判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分析图表,得出我国冬季温差比夏季温差大的原因。 (3)通过指图、抢答来掌握中国温度带的名称与分布,运用贴图来了解它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分布,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难点: 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判读 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讨论法、启发分析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贴图 3.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燕子的迁徙 【提问】视屏中出现的是哪种动物,它们在进行什么活动? 【承转】雨燕迁徙,历经酷暑严寒,跨越山川原野,到达梦想之地。迁徙之路,乐于助人,赢得尊重。今天我们跟随可爱的雨燕,感受祖国气温的南北变化,欣赏地域特色。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利用媒体能从视、听觉多方位感知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讲授新课 1、了解中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通过判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分析图表,得出我国冬季温差比夏季温差大的原因。 通过指图、抢答来掌握中国温度带的分布,运用贴图来了解它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渡】雨燕沿途给我们呈现的气温状况如何?让我们细心品味。 【合作探究一】:中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阅读课本P12图2-22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描一描:描出0℃等温线,观察它的东段大致穿过 山脉与 河。 (2)标一标:漠河1月均温低于 ℃,海口高于 ℃。用直尺连接漠河与海口,自南向北依次标出穿过等温线的温度,由温度的变化趋势看出我国冬季气温 。 【提问】:这里由两幅景观图A、B,代表漠河与海口,请同学们分辨哪一幅对应漠河,哪一幅对应海口。对照这两地的纬度,思考造成景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板画】中国空白轮廓图 【过渡】冬季我国北方冰天雪地,南方春意盎然。夏天的中国又有何特色?读图分析 2、阅读课本P12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1)估一估:描出16℃等温线,估算均温低于16℃地区只占我国面积的 分之一,说明我国夏季 ? (2)找一找: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形区是 ,原因为 。 3、算一算:分别计算我国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南北温差。 4、比一比:比较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的温差,看看谁大? 【合作探究二】:冬季、夏季温差产生的原因 1、读表分析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表1、冬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和冬季风概况表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冬季风气温漠河53°29′13°04′7小时34分-28℃海口 20°04′ 46°30′ 10小时55分 20℃
结论: 冬季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冷暖北方南方
2、举一反三:读下表分析夏季南北温差不大的原因? 表2夏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漠河 53°29′ 59°57′ 16时55分 海口 20°04′ 86°38′ 13时20分
结论:夏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 ,白昼 ,得到的太阳光热和南方 ,所以夏季南北气温 。 【小结】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我们便发现地理要素紧密相连,请简要总结。 【板书】 【转折】掌握如何?小试牛刀。 练一练: 1、寒假期间,李明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时,他的衣着由厚厚的棉衣换成了凉爽的夏装。( ) A.从香港到成都 B.从拉萨到北京 C.从哈尔滨到海南 D.从上海到乌鲁木齐 2、“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诗句中暗含大雁渴望在北方度过 季节,那时我国气温分布特征是 。 ( ) A.冬 普遍高温 B.夏 普遍高温 C.夏 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向北气温越低 D.冬 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向北气温越低 学生自荐朗读较好的同学,由他诵读学习目标 读图、思考、讨论 学生展示 读图、思考、讨论 学生展示 读表和图、思考、讨论 学生展示、解释 学生总结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学生练习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学习。 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 (1)学生通过读图、思考、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等温线图的能力,提高读图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2)教会学生合作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阶段性小结设计意图: (1)有利于深化地理知识的理解,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 (2)检验学生对上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中国的温度带 【承转】雨燕寒来暑往,沿途觅食助人,它们为农民的那些收获喜悦呢?带着问题学习温度带。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34图2-24“中国温度带划分”,阅读“中国的温度带”。 【板画】在黑板中国空白轮廓图中添加温度带分界 (1)指一指:在空白“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指出相应的温度带。 (2)抢答:结合行政区划相关知识,快速答出以下地区所位于的温度带。 城市:北京 上海 哈尔滨 徐州 省:山东省、黑龙江、海南省、江苏省 强调: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3)贴一贴:把作物熟制与农作物贴到相应的温度带中。 【总结】雨燕迁徙,历经寒暑,给我们展示我们气温分布特征;雨燕乐于助人,给农业生产带来丰收喜悦。我们在掌握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与雨燕和谐共处。 学生指图 男生PK女生,抢答 每组派一个学生上台贴图,下面其他同学检查、订正答案 加强识图能力 活跃气氛、回顾以往知识、加深对温度带名称和分布的记忆。 补充订正环节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自悟小结 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回忆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当堂检测 1、关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垂直 B.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不大 C.由于地势高,青藏高原是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D.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 2、下列关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温差相差很大 B.东部等温线稀疏且与纬线平行 C.全国普遍高温 D.西部等温线较密且与等高线平行 3、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 D.吐鲁番盆地是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 D.冬季风的影响 5、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检测 检测学生学习成果。
板书:
(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
(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是从日常生活体验出发,运用问题式教学,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转变为可发现的知识和经验,并引导学生运用发现去分析问题,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本课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小组讨论热烈参与度高,学生在学习中很好的展现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本节课对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方面仍显不足,真正的好问题应该能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去分析和解决的问题的,但本课做的还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