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再探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如下: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 说明 活动建议Ⅰ Ⅱ Ⅲ气体的制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B B B 简易启普发生器的特点: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终止; 简易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1.在认识启普发生器的基础上对装置进行改装,使其成为简易启普发生器。简易启普发生器 B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分析和理解是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注重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装置的分析、探究及改进,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对气体的装置、收集方法比较熟悉,具备了一些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选择和搭建的实践经验;了解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归纳化学知识。但是在实验中学生容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 对实验的很多细节和原理会有疏忽,在本节复习课上,教师要注意落实仪器和装置的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引导指正。三、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以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通过课前导学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一个梳理,通过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欲望,通过分析现有装置的适用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树立节约药品的观念。教师演示启普发生器并带领学生共同归纳其优点以及原理和使用条件,同时发现问题,触动学生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迁移,并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实践中感悟真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气压在实验室制备气体中的应用。(2)学会分析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简易启普发生器。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装和改进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体会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设计合适的实验装置的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改进,体验改进、创新的一般过程;(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积极性。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气压在实验室制备气体中的应用。难点:设计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六、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学科育人价值解读环节一:自主学习,通过各种方法完成知识梳理和复习 【自主学习】 在课代表的带领下,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 2、自主小组教学反馈学习,整理该部分的知识点。 课代表整理,在黑板上梳理。 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点 通过导学案和小组探究的方法,复习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二: 探究如何利用气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教师演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乐瓶变瘪了。 由于化学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产生了现象,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室要研究二氧化碳,首先要制取二氧化碳。刚刚通过小组自学,我们复习了实验室是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碳。属于 固液常温型 的装置,那么在制备气体前,首先我们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我们小组探讨一下,这些装置是如何检查气密性的?并通过验证总结检查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 【小组探究】 检查这几套装置的气密性并总结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小组交流】 根据原理,抛出具体问题 提出疑惑,让学生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质疑能力。 并通过实践进行探究。环节三: 探究如何利用气压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教师引导】 检查好气密性后,用启普发生器演示检查气密性,发现气密性不。同学们能不能用已有的装置,组装一套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 【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探究改进装置的方法,提出改进方案。 提供的仪器: 铁架台(铁夹)、球形干燥管、大烧杯、长颈漏斗、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止水夹、导管、带孔的塑料片、U型管、玻璃珠。 提供的药品: 大理石、稀盐酸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设计发生装置并搭建 【交流和点评】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寻求改进措施,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实验的目的。环节四:探究如何利用气压收集气体并测定气体体积 【如何收集气体】 【二氧化碳的用途】薯片食品袋里充满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性,不与食品发生反应,而且廉价易得。通过资料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那么到底这里面有多少体积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其中的二氧化碳又有多少呢? 请小组能否利用气压完成实验呢? 通过对知识的复习和探究,设置具体情境,抛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质疑能力,并通过实践进行探究。环节四: 小 结 课代表带领大家进行交流总结 完成课后练习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思本节课的得与失,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启示和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