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本节课不仅实验多,而且还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a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b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及结论。c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了解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探究,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2、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讨论交流知识应用得出结论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解释分析联系实际小结 讲解 “死狗洞之谜”,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演示实验]展示一瓶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设问]这三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板书]一、二氧化碳(一)物理性质[演示实验]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讲解]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能变成液体和固体。看书上图片,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热。[过渡]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有什么化学性质?[实验]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实验]向刚才变瘪的塑料瓶内加入石蕊试液,振荡,观察颜色[分析]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而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单独使之变红,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之变红,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使石蕊变红。[板书]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H2O + CO2=H2CO3[实验]将变红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用吹风机烘干,又看到什么现象?[追问]变回紫色,酸性物质呢?[板书]H2CO3 H2O + CO2↑[提问]怎样检验一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提供一瓶碳酸饮料,其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实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三)用途介绍:光合作用、灭火、气体肥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舞台效果等。解开“死狗洞”之谜[设疑]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应怎样操作,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对人生命构成威胁?[提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小结:中考考点渗透,本节内容在中考中的出题形式 观看思考观察讨论交流逐一讨论概括回答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记录4、干冰(固体CO2)易升华。听讲观看实验 现象: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结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讨论交流[探究]到底是那种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分组实验]向四朵有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分别喷稀醋酸、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喷水后可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看颜色有什么变化。观察颜色变化观看实验回答小花变回紫色学生思考归纳:碳酸不稳定,加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学生设计实验记录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结论]做一个灯火实验讨论交流练习 引起兴趣设疑概括二氧化碳性质让学生产生求知欲知识条理化讲解干冰引出化学性质联系实际拓展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讨论CO2和H2O反应突破难点让学生理解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设疑解释原因解释实验现象引出性质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小结强化理解[板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一)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干冰(固体CO2),易升华(二)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 H2O=H2CO3H2CO3 H2O + CO2↑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三)用途光合作用、灭火、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舞台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