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5.2《预防犯罪》学案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组:一、学案导学(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树立法不可违意识。法治观念:(1)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2)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3)认识犯罪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犯罪与刑罚、加强自我防范;学习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刑法是__________、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________,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_______。2.犯罪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___________、触犯了____________、应当受到____________的行为。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法性和应受____________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____________特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_______________。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2)刑事违法是犯罪的____________。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因为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________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3)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_____________。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___________。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______________,而犯罪应当受到______________。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_____________的标准。4.刑罚的含义是什么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___________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5.刑罚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1)主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2)附加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6.年龄小就可以任意实施犯罪行为吗 (1)___________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____________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2)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__________,远离犯罪。7.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1)已满___________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_________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___________________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8.如何预防犯罪 (1)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____________。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____________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__________,依法自律,做一个__________的人。(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___________,防患于未然。(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2、犯罪的含义是什么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刑罚的含义是什么 5、刑罚可分为哪几类 6、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7、如何预防犯罪 三、合作探究1.材料一 热播影视作品《少年的你》和《隐秘的角落》剧情涉及的是未成年人犯罪,让人震撼,让人心痛。这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多存在以下问题厌学逃学、不良交友、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游戏、法治意识淡薄…此外,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其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大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材料二 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个别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何现实意义?2.材料一 小钟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材料二 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谎称自己家着火了。不一会,消防车就赶到他家。材料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获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其有期徒刑。(1)上述三则材料中的人物,分别触犯了哪类违法行为?(2)材料三中人物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3)赵某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这部法律的作用是什么?3.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现邀请你一起探究下列案例:凯里市某校学生张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又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苹果手机,结果被行政拘留。出来后不悔改,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1)张某对路人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2)中学生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3)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向同龄人提几点建议。4.热点新闻 2020年12月26日,第六十六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已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6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应负刑事责任。这是针对社会上时有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现象。这将给社会上一些顽劣的“熊孩子”以震慑和警示。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新闻材料中说明了刑法有什么作用?(2)新闻材料中“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再调整”给我们青少年什么样的启示?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某校八年级学生小林,在七年级学习成绩优异、表现良好,但自从结识几个“好哥们”之后,逐渐变得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以各种理由旷课、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有时候为买“游戏装备”而向同学索要财物。班主任、学校及公安机关都对其进行过批评教育,但哥们的怂恿和游戏的“诱惑”并未使他悬崖勒马……(1)依据所学知识推测,如果小林继续“沉沦”下去,会导致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有哪些鲜明特征?(2)为了帮助小林,请你给他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意见。四、当堂达标见课时练习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1)①需要杜绝不良行为、矫治严重不良行为。②从小事做起,避免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③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④分清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2)①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利于武器。对潜在的未成年暴力案件施害人起到威慑和教育警示作用,可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②下调刑责年岭,可以严厉制裁社会危害严重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2.(1)材料一:民事违法行为。材料二:行政违法行为。材料三: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2)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3)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利武器。3.(1)属于犯罪行为,因为张某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2)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3)①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②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③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4.(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必须清楚认识“认为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的想法”是错误的;②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⑤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5.(1)小林继续“沉沦”下去,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2)①我们要谨慎择友,不交损友。②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