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再识碳酸钠》教学设计一、前端分析:1.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他们认为知识就是某观念;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教学是帮助他人发展或改变观念;而行为是人类的活动,其实质是观念的操作化。《再识碳酸钠》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导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身边的化学问题中来进行学习。通过白色固体是食盐还是实用纯碱的鉴别,如何利用厨房里的物品来加以检验,如何检验食盐和食用纯碱的混合物,如何检验松花蛋浸出液中碳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在这样的理念下这节课的设计重在激发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积极反思,循环提升。通过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假设、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评价、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并归纳方法。课的引入、展开都围绕日常生活进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介绍食用纯碱在厨房里的作用、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物质的检验实验、检验制作松花蛋的浸出液成分等环节,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相关联系,不但能运用化学课堂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用生活中的方法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化学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的学习,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学情分析在总复习阶段,有许多学生都会迷失在题海中,简单的习题重复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不仅要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点,让他们自主建构知识框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拓展了现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对食盐、食用纯碱的检验,引导学生学会从酸碱盐的组成上进行思考,更好的理解相同原子团具有相同的性质。也为学生在高一学习离子概念做好铺垫,更好的体现出化学学习的连贯性。利用厨房里物品的检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发展深层理解力。教学要让学生从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中提炼、归纳出具有高概括性和迁移性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观念性的知识,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本节课的设计以物质的检验为主线,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检验的原则和一般思路,体会化学中的辩证思想。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碳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对其进行检验。2.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对碳酸钠的性质、反应现象的再认识,能运用生活中的物质对碳酸钠的检验。3.提升学习整理、归纳和质疑的能力,初步学会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方案的评价。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氯化钠、碳酸钠混合物的检验,让学生了解检验的思路和方法。2.通过评价和修改混合物中成分检验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攻关的能力。2.通过对厨房里碳酸钠的了解,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3.利用厨房里的物品进行鉴别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检验,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混合物检验的原则教学难点:检验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完善四、教学环节环节一:知识的回顾回顾:碳酸钠的知识归纳,学习物质一般要了解俗称、类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环节二:食用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环节三:食盐和食用纯碱的鉴别学生分组实验:用厨房里的物品对食盐或食用纯碱进行鉴别(1)厨房里的酸——食醋(2)厨房里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环节四:食盐和食用纯碱两种混合物的检验(1)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并评价(3)归纳总结检验混合物的注意事项环节五: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三种混合物的检验(1)如何分别检验原料浸出液中含有:NaCl、NaOH和Na2CO3这三种成分?给出实验方案,让学生评价质疑。(2)思维提升,如何在一份试样中通过连续实验进行成分检验?五、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知识的回顾 回顾:碳酸钠的知识归纳:学习物质一般要了解俗称、类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复习并填写学案上碳酸钠的有关知识 帮助学生复习碳酸钠的有关知识,为物质的检验做好知识储备环节二食用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投影并介绍食用纯碱在厨房里的作用做馒头用、烘焙糕点洗涤油污、去除农残腌制松花蛋 观看投影和老师产生共鸣并填写学案 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环节三鉴别食用纯碱和食盐 用厨房里的物品对食盐或食用纯碱进行检验1.厨房里的酸——食醋2.厨房里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演示实验紫甘蓝汁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的变色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食醋和紫甘蓝汁进行鉴别交流实验结果(选一组作为代表回答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其他小组倾听并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补充或修改)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检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环节四食用纯碱和食盐混合物的检验 食用纯碱和食盐混合物的检验方法归纳:检验混合物的注意点试剂的选择 —— 不能带入被测定成分试剂滴加顺序 —— 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试剂的用量 —— 充分反应,排除干扰混合物的检验要注意前面的检验不能对后续检验造成干扰 学生讨论1.讨论设计检验混合物的实验方案并填写在学案上2.交流实验方案 1.引导学生关注混合物检验时相互干扰的问题2.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实验方案环节五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混合物的检验 松花蛋加工的主要原料:食用纯碱、食盐、生石灰、水等这些原料混合后将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猜想:原料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浸出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浸出液成分可能有的情况?假设:浸出液中含有NaCl、NaOH和Na2CO3,如何设计方案来分别检验原料浸出液中含有:NaCl、NaOH和Na2CO3这三种成分 给出相应的方案,。4.[思维提升]如何在一份试样中通过连续实验进行成分检验?投影给出相应的方案流程, 学生回答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一定含有NaCl和NaOH可能含有Ca(OH)2或者Na2CO3(1)只含NaCl和NaOH(2)NaCl、NaOH和Ca(OH)2(3)NaCl、NaOH和Na2CO3 逐步质疑、评价和完善方案 通过质疑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完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生活中还想去解决什么化学问题?布置作业:完成学案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有意识的将课堂中的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围绕教学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从情境的设置到问题的提出,从课的引入到各环节的展开,都围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快乐,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学生在分组实验、讨论方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团结互助、协作攻关。环节二以厨房中的食用纯碱的信息资料为背景,来再一次认识碳酸钠,引领学生走向探究之旅。环节三请同学分别利用厨房中现有的食醋和紫甘蓝汁鉴别食用纯碱和食盐进行分组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且老师巡视,及时关注实验操作的规范,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表达的非常完整和规范,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环节四请同学们讨论设计检验食用纯碱和食盐混合物的实验方案,并填写在学案上。实验方案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文字叙述法,列表法和流程图,老师未限制学生用何种表达方式,而是让大家可以选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表达,发挥同学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力求设计出有个性的实验方案。拿一同学的流程图的设计方案实物投影让同学们评价师生共同完成混合物检验的注意事项,此过程完成的顺利,给学生留足了讨论和思考的时间。环节五通过创设对已有方案进行评价这一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学生通过分析评价方案,应用了混合物检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能积极思考,讨论充分,提升质疑的能力,老师能接受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在环节五部分还设计了思维提升:如何在一份试样中通过连续实验进行成分检验?备课阶段就预设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来决定此项内容是课堂上完成还是课后完成,本节课内容基本完成,但结束部分略显仓促。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服务生活,培养了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