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交流、合作与归纳等探究能力,总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3、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设计】
4、教学方法: 
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仪器】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导管、集气瓶、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小烧杯、软塑料瓶、酒精灯等。
【药品】
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个塑料瓶盛满二氧化碳的等。
5、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视频)在太阳下暴晒的可乐有危险吗?
设置悬念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究、认真学习的效果。
(设计问题)乐瓶中是什么气体?你能验证吗?
【知识过渡】:从上面的视频和我们对生活的关注,可以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好实验探究一(注意观察并记录现象、分工协作并完成学案内容)
要求:从生活走向课堂,教师做实验指导。
【CO2性质的探究1】
每组各分发一瓶CO2气体
布置任务:1、分别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探究。
2、记录你观察的现象,总结CO2的物理性质。
【CO2性质的探究2】:把二氧化碳倾倒进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
问题1:观察实验方法和蜡烛熄灭现象,思考为什么?
【CO2性质的探究3】: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1/3的水,并振荡。
问题2:观察饮料瓶的变化情况,思考说明什么?
师:实验完成后,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当众发言展示自己的结果。
小组发言人边发言并展示实验结果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O2性质的探究4】
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指导学生们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完成这个具有魔术色彩的实验,观察现象,然后分组讨论分析原因,并阅读教材,找到结论,总结CO2的性质及碳酸不稳定这一知识点。(化学方程式)
教师演示: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并加热,解释导入实验,巩固知识点。
【CO2性质的探究5】
CO2与Ca(OH)2的反应,引导学生回想对“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做小魔术“吹水变牛奶”,观察现象,阅读教材并找出其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CO2的常用方法。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CO2 + Ca(OH)2=CaCO3↓+ H2O
【课堂小结】讨论并分类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堂知识延伸】
雪碧、可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柠檬酸等物质,能否用所学的知识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
【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开 始
情 境 导 入
知识回顾及情境问题分析
用途
性质
知识总结
实验探究
分 组 合 作——实验探究
结果展示与方法交流
归纳总结
结束
物理性质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 H2CO3
化学性质
2
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H2O+CO2↑
1.不燃烧,不助燃,不供给呼吸
3.能溶于水
2.密度比空气大
1.无色无味的气体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