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资源简介

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全书中的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本单元安排在学习了氧气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之后进行学习。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继而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最后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现全球大力提倡低碳环保,这单元就提供了很好地素材,所以这个单元虽然考点不多,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本单元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轻视该单元的教学。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水平:①学生已学习了氧气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并对燃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②学生懂得二氧化碳能够灭火,但对燃烧的化学本质未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2、能力水平:本班学生素质较好,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未有较完整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3、情感态度:前段时间较为懒散,成绩偏低,做成积极性欠佳,近期加强训练,比较难得第六单元测试成绩反而有所提升,学生积极性有明显改善,化学学习热情较为高涨,表现较为突出的有李国栋、李沛怡、卢晓慧、谢震、李莹莹、黄力科、宋晓雯等人。
4、纪律方面:纪律良好,实验习惯良好,团队协作意识较强,精气神较足。
5、师生交流方面: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有利于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解读)
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③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流程,初步掌握对比实验思维模式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根据生活常识,列举一些灭火的方法,结合课本[实验7-1]和[实验7-2],总结出灭火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理解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明白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的重要性;②让学生加强树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③让学生初步明白对事物要辩证客观对待。
四.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1、教学意图:趁学生近期转变较为良好的状况下,想通过公开课展示同学们的化学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热情、集体荣誉感,催谷向更高层次提升的蜕变,真正步入初中毕业生应有的学习状态与拼搏的劲头。
2、教学思路:①尽可能创造机会,增设一些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做,培养他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兴趣为师,引领学生攻坚克难;②教学策略上大胆整合教学内容,采取小步快跑策略,利用本学期授课时间较长的特点抢时间赶进度,为下学期赢得更多一些复习备考时机。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教学难点: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对对比实验的理解和简单运用。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第2课时:灭火原理和方法、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七.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问题引导法
八.教学亮点
1、大量增设学生主动探究的小实验,较好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除实验探究外,还注重学生思维探究,较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关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学生多一分自信,做最好最强的自己。
3、课末通过展示原创作品《对比歌》,通过师生互动,较好地营造氛围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人文关怀,
九.教学器材(略,见实验通知单)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图片导入>
1、燃烧与我们的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2、失控的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
<提出问题1>
1、什么叫燃烧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以及掌握的知识,你认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思考用对比试验的思维模式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进行探究燃烧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活动与探究一】
学生分组实验:
第1组: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分别放上小木条和小石块加热,过一段时间后,哪种物质能燃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第2组: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分别放上小镁条和小铜片,过一段时间后,哪种物质能燃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第3组: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上酒精和水的棉花,过一段时间后,哪种物质容易燃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第4组: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分别产生什么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第5组: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纸片和煤块,哪一个更易点燃?由此得出的结论?
第6组: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一张纸片和一团纸,哪一个更易点燃?由此得出的结论?
(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填写《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 现 象 结 论
第1小组 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和小石块 小木条 小石块 物质要具有 性才能燃烧,即燃烧要有 物
第2小组 2.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镁条和小铜片 小镁条 小铜片
第3小组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酒精和水的棉花 蘸酒精的棉花 蘸水的棉花
第4小组 4.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 罩上玻璃杯的蜡烛 没罩玻璃杯的蜡烛 物质要与 充分接触
第5小组 5.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纸片和小碳块 小纸片 ,小碳块 燃烧与 有关,温度要达到
第6小组 6.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一张干燥纸片、一张湿纸片和一团纸 干纸张 ,湿纸张 ,纸团 燃烧剧烈程度,与
〈提出问题2〉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上述六组小实验,都运用了哪一种实验探究的思维方法?
〈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活动与探究二】——实验探究
〈过渡〉燃烧条件的探究方法有多种,下面是另一种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法
1、教师演示实验:[实验7-1]如图P129图7-5 I 观察实验现象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该实验中同样运用了实验对比的科学探究方法,且共有 组对比,分别是:
对比组别 现象 探究变量(情景)异同 分析、讨论、结论
相同点 不同点
I 铜片上的白鳞和红磷 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 ①都放在同一铜片上②都与空气(O2)接触③受热温度一样 物质种类不同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II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下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开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 都是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与空气(O2)接触,温度稍低;开水下的白磷没和空气(O2)接触,温度稍高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物质要与空气(O2)接触
补充实验:往水下的白磷分别通入CO2和空气(O2)现象:通入空气(O2),水下的白磷剧烈燃烧
III 铜片上的白磷和铜片 白磷燃烧铜片没有燃烧,只是部分受热出变黑 ①都放在同一铜片上②都与空气(O2)接触③受热温度一样 物质种类不同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有可燃物
IV
3、活动小结:(板书)
一、燃烧就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回应〈提出问题1〉有关燃烧的解释)
二、燃烧需要同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提出问题3〉:前面第一小组的同学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做该实验时,应在铜片上因加一块小石头,通过小石头不燃烧而白磷燃烧,从而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你认为第一小组的方案有必要吗?请做简单说明。
【学生练习与实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伴随发光、发热现象
2、用扇子一扇,燃烧的蜡烛熄灭,而用扇子扇炉火,炉火反而更加旺盛,其原因是〈多选题〉( )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C.炉中的燃烧物量较多,空气流动不会使温度降低太多,却使供给的空气量增多
D.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3、当把点燃后的火柴梗竖直向上放置时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B.火柴梗燃烧的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空气少
【课堂小结】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燃烧、防火等知识的标语。
〈小组讨论〉:简单谈谈对燃烧有何了解、认识、感受以及这节课的收获。
〈小组小结〉:
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空气(O2)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对比实验
3.对比实验探究思维模式:
课本第129页实验还可以有一个很好地对比试验改进方案,同学们课后探讨,下一节课我们来作个总结介绍。
【结束语】
〈总结〉:燃烧对生活、生产有很大贡献,但燃烧不当则会演变成为火灾,那就相当大的危害,甚至威胁我们的生命。所以凡事有利有弊,套用“谁能载舟亦能覆舟”,可吟出“火能生财亦能破财”。关键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要学会怎样去控制“火”、利用“火”。
对比是科学的探究方法之一,我们要掌握对比试验的简单思维模式,勤于对比,善于对比,理智对比。开课前以《冬天里的一把火》唱响课堂,现我打算亦已一首所谓的歌结束这节课,老师临时创作的《对比歌》。
〈原创作品〉:师生互动补充完整,全班朗诵一次(可邀请听课老师参与)
【对比歌】
对比对比,我爱你;
有了你,我不可泄气,将有更大的勇气;
有了你, 我不能放弃,将有更强的动力;
                ;(同学们可自创一或两句,补充完整)
                。
对比对比,我爱你;
理解你,我最醒;
掌握你,我最灵;
       ;(同学们可自创一或两句,补充完整)
       。
对比对比,我爱你,
我 !
2017年12月13日
〈作业布置〉
1. 预习本课题余下的内容: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 作业①:请写至少一句含有“火”字的说话(一小段文字更好)
例如:我们要对人要热情似火,但不能趁火打劫。
3. 作业②:考察自家住宅的特点,如房屋结构(砖瓦结构,混凝土结构),有几层或在那层,屋内有何易燃易爆物品等,设计预防火灾的简单方案。(如一些整改措施和发生火灾时采取的一些简单措施)
4. 作业③:抄写《对比歌》一次(可以选择不抄,建议多吟诵以激发能量)或者再另自创一首《对比歌》
【附件1:前置预习】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预习资料 (2017年12月13日)
三和庄中学九4班第 化学兴趣小组 组长
1、什么叫燃烧
2、请收集一两条有关燃烧、防火等安全知识的标语: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3、请收集两个带“火”字的短语或成语:
; ; ;
; ; ;
; ; ;
; ; 。
(若词语比较偏僻的,最好带上注释)
4、据你掌握的知识,请简单谈谈对燃烧有何了解、认识或者感受
。你认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附件2:学案设计】
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学案
教学目标(课标解读)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③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流程,初步掌握对比实验思维模式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明白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的重要性;②树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③初步明白对事物要辩证客观对待。
【活动与探究一】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活动 现 象 结 论
第1小组 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和小石块 小木条 小石块 物质要具有 性才能燃烧,即燃烧要有 物
第2小组 2.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镁条和小铜片 小镁条 小铜片
第3小组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酒精和水的棉花 蘸酒精的棉花 蘸水的棉花
第4小组 4.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 罩上玻璃杯的蜡烛 没罩玻璃杯的蜡烛 物质要与 充分接触
第5小组 5.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纸片和小碳块 小纸片 ,小碳块 燃烧与 有关,温度要达到
第6小组 6.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一张干燥纸片、一张湿纸片和一团纸 干纸张 ,湿纸张 ,纸团 燃烧剧烈程度,与
〈活动小结〉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活动与探究二】——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实验7-1】如图P129图7-5 I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该实验中同样运用了实验对比的科学探究方法,且共有 组对比,分别是:
对比组别 现象 探究变量(情景)异同 分析、讨论、结论
相同点 不同点
I 铜片上的白鳞和红磷 白磷 红磷 ①都放在 ②都与 接触③ 一样 物质 不同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其温度需要
II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下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 ;开水下的白磷没有 都是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与 接触,温度稍 ;开水下的白磷没和 接触,温度稍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物质要 接触
补充实验:往水下的白磷分别通入CO2和空气(O2)现象:通入空气(O2),水下的白磷
III
总结:燃烧需要同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 ;2 ;3 。
【学生练习与实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伴随发光、发热现象
2、用扇子一扇,燃烧的蜡烛熄灭,而用扇子扇炉火,炉火反而更加旺盛,其原因是〈多选题〉( )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C.炉中的燃烧物量较多,空气流动不会使温度降低太多,却使供给的空气量增多
D.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3、当把点燃后的火柴梗竖直向上放置时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B.火柴梗燃烧的着火点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空气少
【课堂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实验
3.对比实验探究思维模式:
〈原创作品〉:师生互动补充完整,全班朗诵一次(可邀请听课老师参与)
【对比歌】
对比对比,我爱你;
有了你,我不可泄气,将有更大的勇气;
有了你, 我不能放弃,将有更强的动力;
                ;(同学们可自创一或两句,补充完整)
                。
对比对比,我爱你;
理解你,我最醒;
掌握你,我最灵;
       ;(同学们可自创一或两句,补充完整)
       。
对比对比,我爱你,
我 !
2017年12月13日
〈作业布置〉
1. 预习本课题余下的内容: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 作业①:请写至少一句含有“火”字的说话(一小段文字更好)
例如:我们要对人要热情似火,但不能趁火打劫。
5. 作业②:考察自家住宅的特点,如房屋结构(砖瓦结构,混凝土结构),有几层或在那层,屋内有何易燃易爆物品等,设计预防火灾的简单方案。(如一些整改措施和发生火灾时采取的一些简单措施)
6. 作业③:抄写《对比歌》一次(可以选择不抄,建议多吟诵以激发能量)或者再另自创一首《对比歌》
该实验中同样运用了实验对比的科学探究方法,且共有 组对比,分别是:
对比组别 现象 探究变量(情景)异同 分析、讨论、结论
相同点 不同点
I 铜片上的白鳞和红磷 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 ①都放在同一铜片上②都与空气(O2)接触③受热温度一样 物质种类不同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II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下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开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 都是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与空气(O2)接触,温度稍低;开水下的白磷没和空气(O2)接触,温度稍高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物质要与空气(O2)接触
补充实验:往水下的白磷分别通入CO2和空气(O2)现象:通入空气(O2),水下的白磷剧烈燃烧
III 铜片上的白磷和铜片 白磷燃烧铜片没有燃烧,只是部分受热出变黑 ①都放在同一铜片上②都与空气(O2)接触③受热温度一样 物质种类不同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有可燃物
IV
做实验
控制一些无用的变量
独留一种有用的变量
记录现象
分析不同的现象
得出结论
做实验
控制一些无用的变量
独留一种有用的变量
记录现象
得出结论
做实验
控制一些无用的变量
独留一种有用的变量
记录现象
分析不同的现象
得出结论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