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用燃烧条件解释生活、生产中燃烧、灭火事例;
2.了解防火和火灾自救常识,学会火灾逃生自救等方法,懂得保护自己;
3.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问题用Q表示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 燃烧的特征 图片展示:木炭、硫、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思考回答: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
环节一 燃烧的条件 1.图片展示:哪些物质是可以燃烧的?沙子;棉花;木棒;水;酒精;煤炭;纸;玻璃棒2.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实验Q1: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Q2: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什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Q3: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Q4: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 判断并得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环节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列举生活中灭火的实例2.为每两位学生提供一支蜡烛并将其点燃3.介绍简易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适用范围(视频也可) 根据灭火方法分析灭火原理想办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分析其灭火原理
环节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Q1:什么是爆炸?Q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视频:粉尘爆炸实验图片展示:与燃烧或爆炸有关的图标 阅读课本P132-133,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1、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强调:3个条件缺一不可!
2、 灭火的原理
1.隔绝空气;2.清除可燃物;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 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课堂检测】
1.一场大火往往是由一个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 )A.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着火点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3.将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4.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____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________、③________.
【课后反思】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