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常见的酸和碱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认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几种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三)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一)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常见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二、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探究。
学情分析 能力起点:已掌握了不少化学学习方法和实验技能 知识起点:氧气,碳及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有帮助。 心理特点:学生对新接触的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究欲;渴望自己动手,自我意识强烈。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
板块
1

创设问题情景
) (
活动
1.1.1

提问学生对于



的印象。
) (
任务
1.1
: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
) (
活动
2.1.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个性。
) (
任务
2.1
:了解酸的共性,
) (
板块
2

常见的酸
) (
活动
2.2.2

学生自主分析用途,总结个性。
) (
任务
2.2
:掌握酸的特性
质。
) (
板块
3

浓硫酸的稀释
) (


2.1.1

通过实验操作感受稀释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知道错误操作的后果
) (
任务
3.1

知道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 (
活动
4.1.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 (
板块
4
:酸的化学性质
) (
任务
4.1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 (
活动
4.2.1
: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共性。
) (
板块
5

小试牛刀
) (
活动
5.1.1

课堂练习。
) (
任务
5.1

课堂练习
) (
板块
6
:总结作业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和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1: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 列举生活中有酸味的食物,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食物很多都是酸的,因为其中都含有酸, 总结生活中的酸和实验室中常见的酸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常见的酸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 】 常见的酸和碱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常见的酸 学生思考 1.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提高生活质量。
板块2:常见的酸 任务2.1:了解酸的共性, 任务2.2:掌握酸的特性 1.常见的几种酸 实验10-2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 硫酸 颜色、状态 现象 气味 密度常用浓盐酸37%-38%,密度1.19g/cm3 常用浓硫酸98%,1.84g/cm3
【活动】 视频展示浓盐酸,硫酸与盐酸作对比 师:强调学生闻气味的规范操作。 [总结] 浓盐酸的特性:挥发性。 【活动】 学生阅读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总结] 1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 做酸性干燥剂: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不行 2.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10-3]将纸、小木片、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注意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所以,使用浓硫酸时应十分小心。 和老师一起分析 学生1回答 学生2回答 学生1回答 学生2回答 学生思考 观察 总结 记忆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怀疑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板块3: 浓硫酸的稀释 任务3.1:知道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实验10-4】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并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活动】 观看错误操作动画 总结: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思考】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感受温度变化 分析原因 总结分析 加深学生对稀释的认识 拓展学生的思维
板块4:酸的化学性质 任务4.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师:前面我们探究了几种酸的物理性质,下面来探究他们的化学性质。 (1) 加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
(2)回忆第八单元所学的几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镁锌铁
生:讨论 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3)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硫酸Fe2O3+3H2SO4=Fe2(SO4)3+3H2O
生:讨论 ①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金属制品的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酸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同时进一步领会学习方法。 (4)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酸能与碱反应 (5)回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及生活中除水垢的方法,探讨酸与盐的反应 总结思路,运用知识,巩固提高。 生: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师: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有相同的氢离子 生:巩固练习 作业 讨论归纳化学性质 思考 总结 分析 归纳 记忆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学 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板书 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3.酸的化学性质  (4)酸与碱反应 (1)酸与指示剂反应      (5)酸与某些盐反应
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整节课是以实验为载体,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通过观察对比性质。通过浓硫酸的稀释问题以及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办法,是书本上的内容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本节课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设计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1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