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基本技能:学会用实验来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基本方法:实验探究式,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基本经验:学生已经学会了制取二氧化碳,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手段: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多媒体教学----要件1
实验准备:蜡烛、烧杯、试管、集气瓶、导管、塑料瓶、干燥石蕊小花、石灰水-----要件2
教学过程:
第一时段 学
预习目标:能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能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提前完成《课时练》有效自主初探内容
第二时段 展
板书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新课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纠正错误)。
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集满,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多媒体展示)引导: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有什么重要的性质呢?
二、知识梳理
1、合思研学:通过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给学生提供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得出二氧化碳性质。(从颜色、气味、溶解性、密度来考虑并填写表格)讨论回答:无色、无味。
设问:在加压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还会是无色气体吗?(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教师指导)
资料展示:加压冷却后变成雪花状的固体,经过压缩后的二氧化碳叫作干冰。
2、群思研学: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
演示实验:将一瓶汽水振荡后迅速打开瓶盖,并有大量气泡冒出。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跟太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探究实验: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
一学生上台演示吹气球,气球下沉。(其它学生观察并讨论)
得出结论:密度比空气大。
3、总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冷却后变成雪花状的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作干冰,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第三时段 用
三、智能点拨
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1、演示二氧化碳熄灭两层蜡烛的实验
思考回答:该实验说明二氧的什么性质。
通常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问题1、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学生实验: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滴几滴盐酸。提问:看到什么现象?(答:变红)
教师补充:说明二氧溶于水后生成了酸,所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将变红后的溶液加热,又有什么变化?(答:变成紫色)
原因: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指导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问题2、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拿出一只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畅谈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多媒休展示并总结
1、灭火2、进行光合作用3、制造碳酸饮料4、进行人工降雨5、气体肥料6、作化工原料
影响: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1、二氧化碳过多回造成什么后果?答:会引起温室效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四、能力训练
《课时练》100页达标检测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课后的收获和体验。
课后巩固与拓展
1、作业:《课时练》100页提能演练
2、课后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情况
3、回家小实验:如何验证汽水中水溢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讨论怎样进行低碳生活、倡导进行低碳生活。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