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节名称 燃烧和灭火 计划学时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九年级学段:(一)3;(二)2、5(三)3、4。本节课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4.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学习 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7.1-17.1-27.1-3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1.学生自学(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教师指导。2.课上老师讲授,学生交流讨论。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体验发现的过程。2、结合生活问题,用课堂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7-17-27-37-4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件1(文字、声音、动画、视频)课件2(文字、图画、动画)课件3(文字、图画、)课件4(图片、音乐、视频) 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音乐燃烧的图片,逃生的技能。 KA、C、HIB B、F、HB、F、HHF 掌握定义,了解作用。深入理解燃烧必须的3个条件。对比学习灭火的。激发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兴趣。 4分4分1分2分 自制网上下载自制库存网上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隔离火场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隔绝空气(或氧气)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缺一不可 有一即可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教学模式:探究型 教学过程结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开 始1.看图提问:(1)燃烧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燃烧?2.总括:燃烧真是太美丽、神奇了! 3.板书课题 7.1 燃烧与灭火课件11、欣赏2、组织语言,同桌交流、回答。(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什么是着火点?【实验一】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石头、煤块、木块、酒精、玻璃。引题“让我们进一步探究一下燃烧的条件吧”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和实验操作进行判断。【实验二】将蜡烛放在集气瓶中点燃,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三、 探究达标二、质疑定标一.激趣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进行判断。[想一想]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1. 学生交流讨论:灭火的原理。2. 学生回答:生活中灭火的措施。总结归纳: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进行判断,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实验三】将煤块和木条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媒体的应 用学生的活 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结束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对生活、对科学产生了兴趣。教师适时点拨启发,使同学们的情感自然升华。四.激发情感1、 欣赏视频。2、学生交流火灾中的逃生方法。1、认识安全标志2、你还知道哪些消防安全标志课件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