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学重点】1、物质的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分析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化学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化学小魔术。想看吗?【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学生】观察魔术【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燃烧和灭火【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时的共同现象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燃烧可以提炼出4点内容:1,燃烧的条件2.这个定义体现出了燃烧的现象(解释发光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3. 体现出了燃烧的剧烈程度(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区别)【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燃烧吗?能猜一猜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学生】(一)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根据三个猜想利用桌上的用品设计实验来证明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学生】分组做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2.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实验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实验目的] 探究“可燃物”是不是燃烧的条件。[实验结论] 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这是一组(对比 ) 实验。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教师】在讨论试验2时穿插着火点的概念。【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老师】板书:燃烧的条件【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做演示实验该对比试验的变量是什么?不变的量是什么?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先在烧杯中先倒入约200ml的热水,再用镊子把白磷放到杯底。(注意安全!)②夹完白磷的镊子要用纸擦净,把纸放在废物缸中。进行试验然后分析实验及提问怎样可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举例:说明燃烧要同时达到三个条件(书上三条件组成最稳定图形)三:灭火原理【教师】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请根据实验台上拥有的用品将6根燃烧的蜡烛熄灭。【教师】请大家思考上述不同的方法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他们为何能让火焰熄灭呢?【教师】 你是否发现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破坏燃烧的条件所需要的条件,灭火时只需要阻止一个条件即可四:游戏环节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以下成语;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杯水车薪,五:完成课本讨论及相关习题,归纳总结同时思考蘸了酒精的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