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的化学性质; (2)能根据复分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现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对组成或结构决定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二、教学重点、难点1、盐的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条件三、教学模式(或方法)实验—类比—迁移—归纳。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目标揭示、自主探究、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复习提问】 1、碱的化学性质 回忆、回答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学生分组实验】:盐的性质 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有几许?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实验1:铁分别和硫酸铝、硫酸铜溶液能否反应? 探究实验2:Na2CO3 、NaHCO3分别与稀盐酸能否反应?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探究实验3: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硫酸铜溶液和KOH溶液溶液能否反应? 探究实验4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能否反应? 2、【板书总结】 一、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盐+金属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小结)反应条件:a、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b、不用K、Ca、Na (2)盐+酸→新盐+新酸 (3)盐+碱→新盐+新碱 (小结)反应条件: a、反应物都可溶 b、生成物须有一沉淀 (4)盐+盐→另外两种盐 (演示)NaCl+AgNO3→ BaCl2+Na2SO4→ (小结)反应条件: ①反应物都可溶 ②生成物须有一沉淀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1、Fe+CuSO4→ Fe+Al2(SO4)3→ 2、Na2CO3+HCl-- NaHCO3+HCl-- (CO32-的检验) 3、CuSO4+KOH→ Na2CO3+Ca(OH)2→ (制备NaOH) 4、Na2CO3+BaCl2= AgNO3+NaCl= 巩固练习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可表示为: AB+CD=AD+BC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酸+金属氧化物 2、酸+碱 3、酸+盐 4、碱+盐 5、盐+盐 (学生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能进行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进行的说明理由) ①AgCl+HNO3 ②Cu(OH)2+H2SO4 ③CuSO4+BaCl2 ④K2CO3+HCl ⑤Fe(OH)3+KNO3 ⑥Hg+AgNO3 ⑦KCl+H2SO4 体现“四主”理念: 通过训练加深理解会应用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小试牛刀! 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HCl,Ca(OH)2 B、Na2CO3,H2SO4 C、AgNO3,BaCl2 D、KCl,CuS 2、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K+、Na+、Cl-、SO42- B、H+、NO3-、Na+、CO32- C、H+、SO42-、Ba2+、OH- D、K+、Ag+、NO3-、Cl- 学生当堂检测 检查教学效果【板书设计】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盐的化学性质能跟金属反应能跟酸反应能跟碱反应能跟盐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条件1、酸+金属氧化物2、酸+碱3、酸+盐4、碱+盐5、盐+盐(注意):溶液中离子不能共存的条件,即不能生成“三者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