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性质以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⑵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 通过不同的实验活动,了解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性质及主要用途。⑵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⑶分组实验中,通过同组同学充分的合作、探讨,并对自己实验方案以及其他组的方案作出评价。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个学化学的有心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碳酸盐溶液或碳酸氢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2、难点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三、教具准备1、药品、器材: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鸡蛋壳、稀盐酸、稀硫酸、水、酚酞溶液、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大小试管、量筒、小烧杯、试管架、试管刷、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导管……等。分成8组。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回忆总结法、观察总结法、阅读总结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时间:45分钟六、教学过程设计【宁静致远】课前储备: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进行分类(填序号)学生(回顾、总结、观察):书写酸,碱,盐的化学式①盐酸的主要成分 ②硫酸 ③ 氢氧化钠 ④碳酸 ⑤碳酸钠⑥硝酸 ⑦氨水 ⑧醋酸 ⑨碳酸氢钠 ⑩碳酸钙11 氯化钠 12硫酸铜 13碳酸钾提示:H+ + 酸根离子 酸(1)属于酸的是提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 OH- 碱(2)属于碱的是提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 酸根离子 盐(3)属于盐的是提示: 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氢盐。注意:碳酸氢盐也是碳酸盐的一种。(4)属于碳酸盐的是设计意图: 将常考的酸碱盐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巩固,加强对盐的定义理解。并且可以梳理已经有知识,进行分类探究,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引课:展示:新闻播放及“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课。第一部分教学【思索致远】知识点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阅一阅:(书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课本72页和73页的第二段,结合已掌握知识,完成①④观一观:(善于观察,感知生活!)完成②资料卡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完成③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g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碳酸氢钠 6.9 8.15 9.6 11.1 12.7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①俗称 ( )和( )的主要成分②颜色,状态 均为( )色( )体③溶解性④连一连,填一填:主要用途展示(撑天柱地—天生我材必有用!)阅读阅快乐碳酸氢钠 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治疗( )过多症等。碳酸钙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的生产等;碳酸钠 作建筑材料、补钙剂、制生石灰、实验室制取( )等;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环节一,【思索致远】知识点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用阅一阅:观一观;思一思;连一连四项学生活动,让学生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了解更加充分,以引导学生进实验探究。第二部分教学: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学生:识别,判断,回答,思考。)忆过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合作致远】知识点二: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碳酸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引导]:走近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和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碳酸钠+稀盐酸碳酸钾+稀盐酸鸡蛋壳+稀盐酸结论:1.CO32-或HCO3-的鉴定:(1).选择药品:( )和( ) 。(2).检验方法: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有( )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 ),则证明样品中含有有( )(或 )。【坚持致远】2.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共同化学性质:碳酸盐 +( ) ( ) + ( ) + ( )水溶液呈( )性 水溶液呈( )性 ( )下易分解,其方程式为:( )能与某些( )或(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易分解设计意图: 1.本课时的重点;2.利用多媒体,便于学生对各类仪器的特点及实验操作了解更加充分,以引导学生进实验探究。3.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描述,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4.以身示范: 展示书写碳酸盐及碳酸氢盐与稀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自主书写方程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重难点。5.给予评价和小结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情感教育,微视频总结。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学以致用:讨论【冲锋上阵】课后巩固:鸡蛋壳 、 、 、 、 、 、 等都CaCO3 怎样证明它们是碳酸盐?很贴近生活,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设计意图: 检测学习的情况;小组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描述,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布置作业:总结、复习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都相符的是( )A.氢氧化钠.食盐.NaCl B.氧化钙、消石灰、CaOC.碳酸钠.纯碱.Na2CO3 D.硫酸铜、胆矾、CuSO4·5H2O2.小明在厨房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A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NaOH溶液已经变质,请分别用不同类别试剂来验证。(1)选用试剂: ,现象: ,反应方程式 。(2)(动动脑你也会)选用试剂: ,现象: ,反应方程式 :附:板书设计主要化学性质本课教学反思通过上课发现课堂环节虽然不多,但时间却很紧,若把握不好课堂纪律性,不到位组织,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探究提问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2.课上教师化学语言读音要规范。3.课容量有点大,时间很紧。总之,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了教学活动,注重艺术教学,无论是语言美感,还是板书的客观度以及课堂设计的新颖等都让我明白:要想做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不断充电,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电子才能转起来。因此,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就是为每个孩子的学习需要进行“私人订制”,教师需要一面镜子,有时是平面镜,有时是凸透镜,有时是凹透镜,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就像拉弹簧,力用小了不起作用,力用大力了,弹簧舍了,更要懂得一节好课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教育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教育反省的过程,在此才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努力挖掘孩子的“亮点”。E(白色沉淀)D(无色,无味气体)C(一种最常用的溶剂)B(含钠元素的一种盐)加稀盐酸A(白色粉末)澄清石灰水一.物理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NaCI三.主要化学性质CO32-或HCO3-的鉴定:(1).选择药品:( ) 和 ( ) 。(2).检验方法: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有( )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 ),则证明样品中含( (或 )。Na2CO3CaCO3NaHCO3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 盐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