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个角度思考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个角度思考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换个角度思考
教学目标:
1、 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启发,开阔视野。
2、 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发散思维。
3、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想象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启发,开阔视野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每人一张带图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热身游戏——夹鼻子
PPT出示游戏规则,学生集体朗读.
游戏规则:向前平伸双手,掌心向外,然后双手交叉,十指相扣,双手向内翻转,伸出双手食指,夹住鼻子,最后打开双手。
师:老师观察发现,我们有的同学是打开双手夹鼻子的,有些同学是交叉着夹鼻子的。(同学相互看)
师:现在我请一名打开双手的同学上来,做个示范,请底下的同学跟着一起再做一次。
学生做。引导。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是打开双手夹鼻子的,有些同学是交叉着夹鼻子的吗?
生 回答。
师(小结):夹鼻子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我们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发现,习惯的事情做起来会很顺手,但是有时一个习惯的改变可以让原来很困难的事情迎刃而解。
一个人想要成长和突破,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去换个角度思考多尝试改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等着你。(出示课题 换个角度思考)
二、 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
PPT出示:从前,普陀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
尚,他们师徒二人在寺庙中相依为伴。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一同从外面回来,是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是谁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回答是这些,我们来看看小和尚的回答是什么?
PPT出示:
小和尚搔了搔头皮,迅速地答道:“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因为他身上脏得很。”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未置可否。
小和尚以为自己回答得不正确,又马上改口说:“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问:“为什么 ”
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没有爱洗澡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说完,小和尚等待师傅的夸奖。
师:你们觉得小和尚的回答怎么样?好不好? 生回答。
PPT出示: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没有夸奖小和尚,还说小和尚没有悟性,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
“两个都得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需要洗澡。”小和尚只有这样回答了。可师傅的脸色告诉他,又错了。
小和尚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于是怯生生地回答:“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爱清洁的人没有洗澡的习惯。”
他刚说完老和尚满意地说:“其实,你已经把四个答案都说出来了,但你每次都认准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因此,单单拿出一个都不是正确的答案,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并非因为做得不对,而是没有全面地考虑问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师:非对即错,这是我们再常见不过的思维了,也是人们平时习惯了的思考方法。然而,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每件事情都有很多方面,也许既对也错,也许不对不错。全面的看问题,不被习惯思维所束缚,换个角度思考才是智慧的方法。
三、 游戏:动手拼拼
师:请看现在屏幕上的是哪些图形,你觉得这是些什么图形? PPT出示图形
师:这节课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看似简单的、普通的图形来组合自己所想画的图案,来请看我画的是什么? PPT出示图形
师: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有着很不错的想象力,你也可以利用这些图形来试试看。
学生第一次组合,练习游戏时间。 师,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的组合真的很不错,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这一次的要求是利用基本图形组合式不要让出现过的图形再次出现了,包括老师画的。 学生第二次练习。
师:你觉得这次组合和上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回答。
师:看来,我们要达成一个目标的话,还需要主动思考、积极尝试。 根据剩余时间,决定是否需要第三次练习。
师:第三次组合。我们的要求要更高一些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不重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区组合新的图形。
师:我似乎看到了大家的面有难色。能够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四、 延伸
今天使用的组合纸片,就留给大家了。建议大家下课以后,为你们小组新组成的图形找到一个合适的用武之地,为你们今天这场难得的“想想秀”留下难忘的纪念。
五、 小结
PPT出示
难题难,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死胡同”;难题不难,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停下脚步,换个角度思考。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的同学们,可以 学生齐声:
发挥想象力,跳出思维定式。 团队来创意,突破个人极限。
换个角度思考,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