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资源简介

燃烧与灭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火场自救的常识,增强安全用火的意识及火场逃生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安全用火意识的确立,火灾现场逃生的一般方法。
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三、器材准备
药品:白磷、红磷、蜡烛(3支)
仪器:烧杯(1000ml)、导管、洗耳球、漏斗、铜片、酒精灯、火柴、滤纸、剪刀、开水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展示利用燃烧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见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燃烧这一现象。
2、魔术——《烧不坏纸币》
设计意图; 燃烧是一种学生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但他们却未必能够准确描述燃烧特征。通过魔术意在学生再次感受燃烧,引导后能归纳得出燃烧的定义.
【讲授新课】
一、燃烧的条件
1.【实验7-1】(视频播放)
探究一: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教材:用滤纸把一小块白磷表面的水吸干,
放在铜片的一侧,另一侧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如右图1所示。
课堂:套有气球的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的白磷、红磷,同时放入80℃的水中,如右图2所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试管内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
⑵同为白磷,为什么试管内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却不能燃烧?
⑶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探究二: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或空气)有关。
教材:用导管对准烧杯内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如下图3所示。
课堂:用漏斗扣住白磷,向漏斗管口通入空气(如下图4所示)。或用空试管扣住白磷(如下图5所示)。
填表:
燃烧条件 是否燃烧
物质 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试管中的白磷 √ √ √ 是
试管中的红磷 √ √ × 否
水中的白磷 √ × √ 否
完成P129讨论。⑴由上述实验中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⑵由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燃烧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⑶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⑷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出示右图6)
⑴可燃物
⑵氧气(或空气)
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以上三个条件是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概念解释: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阅读表7-1 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讲解: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则会燃烧;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之下,则会熄灭。一句话,温度可以升高或降低,但着火点不可以。如日常生活中用水来灭火,是使其温度降低,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设计意图 图文结合,可以 解。
练习: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 ,说明 。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现象 ,说明 。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现象 ,说明 。
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过渡 利用燃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若使用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请看视频(有关火灾事故)。
设计意图 一让学生感受火灾是无情的和可怕的,它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小心用火。二是激发学生灭火的热情和想法。
过渡 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怎么灭火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三:使点燃的蜡烛熄灭,你有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实验验证后完成下表。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例1、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隔绝空气(氧气)
2、用水浇灭
3、吹灭
4、剪掉烛芯
… …
归纳灭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空气或氧气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小结: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效果。
完成P129的讨论。
灭火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破坏哪种燃烧条件
熄灭蜡烛 吹灭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油锅着火 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纸箱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森林着火 砍树,建立隔离带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灭火原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能运用化学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探究四: 探究灭火器原理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熄灭这支蜡烛?如右图7所示。
观察现象: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很快熄灭。
原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使可燃物
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效果。
联想:这种灭火原理是否可用来制造灭火器?
2、简易灭火器的模拟灭火
灭火器原理:
教材:用吸滤瓶来模拟灭火器。
课堂:用锥形瓶替代吸滤瓶来模拟灭火器。
探究五:火灾逃生时,人们应保持什么样的体位逃生?
1、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图9),哪支先灭?为什么?
原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受热上升,使烧杯上方充满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高蜡烛先灭。这就让我们明白:遇火灾逃生时,人们必须保持低位,以便呼吸到更多的氧气。
2、视频:遇到火灾我们如何自救?(使本节课的知识在生活中更有指导意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 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三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三者选其一
3.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