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火场自救方法。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针对书本实验缺陷,寻找改进方法。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课时安排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师:在你饥肠辘辘,面对一份生冷食物的时候; 在你身处荒野,却被一场大雨淋湿的时候; 在你流落荒岛,面对无尽黑暗的时候; 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火)火是如何产生的?(燃烧)那么什么叫做燃烧?(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二)燃烧需要的条件(1)出示实验器材:玻璃棒、纸条思考:哪一种可以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说明条件?(需要可燃物)说说下列哪些物质是可燃物:玻璃 火柴 石灰石 磷 蜡烛 水 酒精 汽油CO2 O2 H2 CO(2)疑问:有了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观看实验视频)学生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归纳出燃烧所需条件:是否为可燃物 是否与氧气接触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 是否燃烧铜片上白磷铜片上红磷水中的白磷1. 需要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3)实验改进方案观看实验插图,说说书本实验有什么缺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改进。学生汇报,师生交流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但是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出示火灾带来的危害。(三)灭火原理从白磷燃烧实验探究中,寻找灭火的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完成129页课堂练习题。掌握灭火具体方法及原理(重点提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不能随意改变。可以说改变温度,但是不能说改变着火点)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1. 智力大测验: 你有几种熄灭蜡烛的方法? 分别采用什么原理?2.3.合作讨论:为什么蜡烛一扇就灭,炉火却越扇越旺 ?(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少,扇风时带走大量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熄灭。煤燃烧时产生热量多,扇风不会使温度降到煤的着火点以下,反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所以越扇越旺。)(四)认识几种常见灭火器师生阅读相关内容,掌握几种灭火器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五)火场逃生当火灾不可控制,特别是难以扑灭的高楼火灾,我们该如何自救呢?学生观看动漫视频,掌握逃生技巧。思考:为什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由于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六)课堂知识回顾及小结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 跟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2.着火点是 。3.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 、 。4.灭火的原理是(1)清除 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 , (2) (3) 。(七)作业(一)课堂大比武1.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借东风大败曹操。请用燃烧的三要素回答:(1).火箭使木船着火的原因?(2).部分船逃离,没有被烧是因为(3).借东风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更旺。2. 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用水浇灭篝火B.用CO2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3.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 课后练习1.完成课后第3题、第4 题、第6题。2.课外拓展: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如果不是,请给燃烧重新定义。(可利用网络解决上述问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策略得当。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灭火原理、灭火器的使用、火场自救常识、课堂大比武等。各环节联系紧密,过渡自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屏的选择上除了真实的实验拍摄,还有动漫视频(火场自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火场逃生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规范、科学的语言表述能力,在教学上设计了实验现象再现的语言描述环节,让学生观图描述所看到的现象,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记忆,教学效果优异。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