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复分解反应》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反应条件;2.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类型;3.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4.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运用。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条件、类型及实质。教学难点:用七对离子关系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及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复习训练]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Fe2O3 + HCl —— Fe2O3 + H2SO4 ——HCl + NaOH —— HCl +Ca(OH)2 ——Ca(OH)2 + Na2CO3 —— NaOH + CuSO4 ——AgNO3+NaCl —— BaCl2 +CuSO4——讨论:以上反应从反应物的种数和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特点?[讲解]一、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从化学反应的形式来看,复分解反应就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 AB+CD=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只是相互交换成分,所以在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讲解]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练一练]下列物质混合后能不能发生反应,如能反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不能反应,说明理由:⑴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钠溶液混合 ⑵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⑶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 ⑷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⑸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⑹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⑻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归纳)实验证明,复分解反应常发生在两种碱、酸、盐及氧化物之间,两种化合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难电离的物质)生成。若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归纳)常见的酸碱盐的溶液性规律:(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可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3)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硫酸盐中钡不溶;氯化物中银不溶碳酸盐除钾钠铵可溶;其他都不溶水中溶碱通常有四中;钾钠铵钡算其中[讲解]三、系统掌握类型和规律 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复分解反应的一般判断规律如何呢?现根据反应的条件和前提分类归纳如下:(1)酸+碱→盐+水 (2)碱+盐→新碱+新盐 反应物必须都可溶且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为沉淀或易分解放出气体,反应才能发生。 (3)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且生成物中有一种沉淀,反应才能发生。但稳定酸生成的盐与不稳定酸不能反应。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必须均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反应才能发生。 (5)酸+碱性氧化物→盐+水该类反应和某酸与此碱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情形、结果相同。 可见,只有全面掌握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前提和规律,才能准确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透彻理解实质和前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只有反应物先离解出一定数目的离子(在溶液中),然后交换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难电离的物质),使反应后离子的数量减少,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讲解】如果我们对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总结会发现,其实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用离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待复分解反应就非常简单了。总结:七对例子关系来书写化学方程式⑴ H+ + OH-==H2O(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⑵ 2H+ + CO32-==H2O+CO2↑(用酸来鉴别碳酸跟离子的存在,再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⑶ Ag+ +Cl-==AgCl↓(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⑷Ba2++SO42-=BaSO4↓(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⑸ NH4++OH-=NH3↑+ H2O(用碱来鉴别铵态化肥即NH4+的存在)⑹某些金属离子+OH+ ==有色沉淀如:Fe3++3OH- ==Fe(OH)3↓红褐色 Cu2++2OH-==Cu(OH)2↓蓝色Mg2++2OH-== Mg(OH)2↓白色 Al3++3OH- ==Al(OH)3↓白色Zn2++2OH-== Zn(OH)2↓白色⑺某些金属离子+ CO32- ==有色色沉淀如: Ca2++CO32-==CaCO3↓白色 Ba2++CO32-==BaCO3↓白色2Ag++CO32-==Ag2CO3↓白色 Cu2++ CO32-== CuCO3↓白色四、复分解反应的应用【例题分析】1、 共存问题例1、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CuSO4、Ca(OH)2、NaClB. KOH、Na2SO4、HNO3C. BaCl2、NaOH、KNO3D. Na2CO3、HCl、KCl【分析】物质或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若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A项中CuSO4+Ca(OH)2=CaSO4+Cu(OH)2↓,B项中KOH+HNO3=KNO3+H2O,D项中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C。2、判断无色澄清溶液例2、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NH4)2SO4、Na2CO3、KNO3,若只用一种试剂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应选用的试剂为 ( )A. HCl B. BaCl2 C. NaOH D. Ba(OH)2【分析】Ba(OH)2+(NH4)2SO4=BaSO4↓+2H2O+2NH3↑,有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Ba(OH)2+Na2CO3=BaCO3↓+2NaOH,只有白色沉淀生成;Ba(OH)2与KNO3不反应,无现象。故答案为D。3. 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物质的鉴别离子的推断例3、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H+、Ag+、K+、Ba2+、OH-、Cl-、NO3-、CO32-,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分析】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可得甲溶液呈碱性,甲中含有OH-,说明乙中必含有H+和Ag+(因H+、Ag+与OH-不能共存),乙中含H+、Ag+时,可知甲中必含Cl-和CO32-(因2H++CO32- =H2O+CO2↑、2Ag++ CO32- =Ag2CO3↓、Ag++Cl-=AgCl↓),当甲中含有CO32-时,则乙中必含Ba2+(Ba2++ CO32- =BaCO3↓)。再由溶液呈电中性知,甲中除含OH-、Cl-、CO32-三种阴离子外,必含有阳离子(即K+),同理知乙中除含H+、Ag+、Ba2+三种阳离子外,必含阴离子(即NO3-)。板书设计复分解反应一、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难电离的物质)生成。3、 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碱→盐+水 (2)碱+盐→新碱+新盐 (3)酸+盐→新酸+新盐 (4)盐+盐→新盐+新盐 (5)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朝着离子减少的方向进行。七对例子关系:⑴ H+ + OH-==H2O⑵ 2H+ + CO32-==H2O+CO2↑⑶ Ag+ +Cl-==AgCl↓⑷Ba2++SO42-=BaSO4↓⑸ NH4++OH-=NH3↑+ H2O⑹某些金属离子+OH+ ==有色沉淀如:Fe3++3OH- ==Fe(OH)3↓红褐色 Cu2++2OH-==Cu(OH)2↓蓝色Mg2++2OH-== Mg(OH)2↓白色 Zn2++2OH-== Zn(OH)2↓白色Al3++3OH- ==Al(OH)3↓白色⑺某些金属离子+ CO32- ==白色沉淀如:Ca2++CO32-==CaCO3↓白色 Ba2++CO32-==BaCO3↓白色2Ag++CO32-==Ag2CO3↓白色【复习训练】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Fe2O3 + HCl —— Fe2O3 + H2SO4 ——HCl + NaOH —— HCl +Ca(OH)2 ——Ca(OH)2 + Na2CO3 —— NaOH + CuSO4 ——AgNO3+NaCl —— BaCl2 +CuSO4——[练一练]下列物质混合后能不能发生反应,如能反应,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不能反应,说明理由:⑴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钠溶液混合 ⑵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⑶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 ⑷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⑸氯化银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⑹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⑻硫酸钡与稀硝酸混合课后练习-------复分解反应应用一、共存问题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AgNO3、Na2SO4 B.H2SO4、NaCl、Na2CO3C.Na2SO4、KNO3、NaOH D.BaCl2、NaCl、KOH2、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 )A.BaCl2 、Na2SO4 、Ca(OH)2 B.MgCl2、CuSO4 、NaNO3C.AgNO3 、BaCl2 、K2SO4 D.CaCl2 、K2CO3 、NaNO3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2+、Ca2+、CO32—、OH- B.Na+、SO42—Cl—、OH-C.Ba2+、H+、Cl—、OH— D.Ag+、NH4+、NO3-、OH—4、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 B.K+、SO42-、Cu2+、NO3-C.Cl-、K+、SO42-、Na+ D.Ca2+、Cl-、CO32-、Na+二、无色透明溶液的判断1、、下列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 )A.BaCl2 、Na2SO4 、Ca(OH)2 B.MgCl2、CuSO4 、NaNO3C.AgNO3 、BaCl2 、KNO3 D.CaCl2 、NaCl、KNO3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HNO3、NaCl、K2SO4 B.KCl、NaOH、CuSO4C.BaCl2、NaOH、H2SO4 D.FeCl3、Na2SO4、KCl3、下列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 )A.BaCl2 、Na2SO4 、Ca(OH)2 B.MgCl2、CuSO4 、NaNO3C.AgNO3 、BaCl2 、KNO3 D.CaCl2 、NaCl、KNO3三、鉴别题1、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2、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 )A、Na2SO4、BaCl2、KNO3 B、Na2CO3、BaCl2、HClC、NaOH、Na2SO4、KCl D、NaCl 、AgNO3、、HC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