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使至塞上
王维
学习目标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体味优美的诗句;
·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感受诗歌中寄托的情感,领悟诗歌隽永的意蕴
作者简介
目 录
2
3
1
诵读解析
边塞寻情
大漠寻迹
4

作者简介
生平、代表作品、身份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古代男子20岁取字)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

诵读解析
朗读正音、节奏划分、明确体裁、诗歌理解
诵读感知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言律诗
péng
sài
yān

诗歌解析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轻车简从想要去慰问边关守军,我经过居延一直向前。
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边塞,
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结合课下注释,谈一谈你对于诗歌的理解
诗歌解析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浩瀚沙漠中一道烽烟直上云霄,黄河映衬着圆圆落日。
到了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
侦察兵报告说,都护(前线统帅)还在前线。

大漠寻迹
抓关键词、合作探究
大漠寻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诗句和你的理解,谈一谈:
这是一次“ 的边疆之行”
开元二十三年(735)——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边塞宣慰,后留任河西节度使幕府的节度判官。
大漠寻迹

边塞寻情
情感剖析、艺术手法、主旨探究
(1)《红楼梦<香菱学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2)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融情于景,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融于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中。
边塞寻情
几何构图美
自然天成的色彩美
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艺术美?
边塞寻情
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侧面表现战事的频繁,蕴含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尾联表达了什么,蕴含了诗人什么情感?
边塞寻情
主旨探究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提及:王维外表的生活是仕隐两得,在他的内心深处,有很多矛盾和痛苦。不过王维从来不把他的矛盾痛苦很真诚地表现出来……至少在他诗里总是深藏不露。
《使至塞上》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抒情→内心抑郁
使至塞上
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绘景→塞外风光
地域特殊
微露失意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边塞情势 绘塞外奇景
感伤飘零 赞爱国之情
荒漠奇观 气势充沛
壮阔奇雄 景象宏阔
叙事→留下回味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流露赞叹
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