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气候与人类活动1、 知道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认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会造成各地主要农作物的差别、熟制的差异。2、 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气候条件正在成为新的资源。3、 知道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气候的差别,形成了各地衣食住行和文化习俗的差异。4、 认识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产生灾害,正确理解气候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培养灾害意识,促进正确的地域观、环境观、价值观的形成。重点:1、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影响。2、气候与人类生产的影响。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难点:1、气候与农作物的熟制2、气象灾害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导入:完成探索活动。让学生观察P56页图A“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图”提问: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第一分部在那个半球?学生回答:北半球。提问: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部在什么纬度范围?(从低、中、高纬度里面选择回答)学生回答:中纬和部分高纬。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部在这个纬度范围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些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有积雪。提问:新加坡、巴西、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为什么不举办冬奥会?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些国家气候终年炎热,没有寒冷的季节,不适合举办冬奥会。板书:第二章 世界气候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一、 气候与生产提问:什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学生回答:工业提问: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学生回答:农业教师补充: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不同地区由于气温和降水条件的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也不同,即便是同一种作物在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生活结果,所以就有了晏子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播放PPT第7页气候决定农作物类型提问:上学期我们学过北方与南方,请大家回忆北方与南方的粮食作物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回忆并回答:教师播放PPT第8页接着依次提问南北方的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水果。并播放PPT9-11页。接这让学生看课本P57页找到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的代表板书:(2)气候影响农作物熟制出示以下概念,让学生理解和领会。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持续时期。活动积温: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气温之和。下面就是队伍中国农作物熟制的介绍,这部分是难点,主要由教师讲解:播放PPT15-19页,边播放边讲解。板书:(3)气象灾害播放PPT第20-23页提问: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灾害?提问的同时,教师适当讲解该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让学生读P58页阅读部分,了解坎儿井的构造和作用。板书:(4)气候资源播放PPT第25页提问:图上是什么装置?学生回答:让学生了解气候不仅能够带来灾害也可以被人类利用为我们人类服务?板书:二、气候与生活提问: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气候对人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影响。气候与着装①:出示上图让学生想象一下为什么当地人穿着是这样的?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阿拉伯人生活在热带,为了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穿长袍,宽大的长袍阻挡了日光对身体的直接晒射,灌满长袍的空气又有良好的隔热作用。②:出示上图让学生想象一下为什么当地人穿着是这样的?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藏族服饰:肥大的藏袍夜间可以当做棉被抵御风寒,白天气温上升可以脱出一个肩膀以便散热。藏袍适应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特点。③:出示上图让学生想象一下为什么当地人穿着是这样的?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为了适应寒带气候,因纽特人穿厚重的皮衣以抵御寒冷。气候与饮食提问:上学期我们学过东北地区居民挖窖储藏冬菜和腌制酸菜是因为?学生回答:东北地区 冬季寒冷而漫长提问:湖南人喜欢吃辣是因为?学生回答:气候潮湿播放PPT第30页教师总结:气候与民居提问:北京地区传统民居是什么?学生回答:四合院提问: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是什么?学生回答:窑洞提问:云南傣族的传统民居是什么?学生回答:竹楼播放PPT第31-33页分布介绍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民居板书: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三北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蔬菜大棚可以反季节种植蔬菜温室效应①:冰川融化②:全球变暖导致非洲最高山峰冰雪融化酸雨经历了60年德国这座雕像已经彻底被酸雨毁坏了。小结并布置作业。板书:第二章 世界气候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一、 气候与生产(1)气候决定农作物类型(2)气候影响农作物熟制(3)气象灾害(4)气候资源二、 气候与生活(1)气候与着装(2)气候与饮食(3)气候与民居三、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2)温室效应(3)酸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