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知识点★★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核心知识梳理(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知识点★★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核心知识梳理(统编版)

资源简介

2023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知识点★★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备考策略
1.以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为议题,探究国家政体选择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2.以英法美政体的比较为议题,探究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党制与多党制的区别和实质。关注国际政治变化的热点问题,探究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变迁的实质。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考点一 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产生 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的构成要素 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国家的性质 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民主与专政 ①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③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当今世界不同性质的国家 ①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认识国体与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 政体
区别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联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国家的政体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变化
政体的影响因素 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代议制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考点二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2.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比较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区别 国家元首产生办法 经过选举产生 由世袭的君主担任
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 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形成 原因 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 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
采用的 国家 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 少数国家采用,但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如英国、日本等
联系 ①都是现代国家所采取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②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巨大进步
3.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
比较 议会制 总统制
区别 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国家元首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的办法 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 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组织政府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典型国家 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 美国、俄罗斯、巴西等
联系 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考点三 政党和利益集团
1.政党
(1)政党
产生 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 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
活动目标 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
主要手段 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阶级性质 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其根本属性是阶级性。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 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这些往往体现在其政纲或党章中
(2)政党制度
具体形式 根本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利益集团
含义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地位 利益集团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 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
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类型 根据诉求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考点一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1.国家主权
内涵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地位 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重要性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表现 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在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
2.中央与地方(政权分层)
政权分层原因 (1)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 (2)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3)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如何分层 划分权力范围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②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③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我国的中央和地方 划分职权原则 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具体要求 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行政区域类型 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考点二 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和联邦制、邦联制的区别
比较 单一制 联邦制 邦联制
宪法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 联邦及各组成部分都有宪法 邦联没有专门的宪法,各成员国有自己的宪法
中央政权机关 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 除有联邦中央政府外,各组成部分也有中央政权机关 各成员国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邦联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
公民国籍 公民只有一个国籍 每个公民拥有两个国籍,既是联邦公民,也是成员国公民 各成员国的公民只有本成员国的国籍
外交权力 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外交权 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其成员国也有某些外交权 邦联各成员国对内对外拥有全部主权
举例 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等 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 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英联邦等
2.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1)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3)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基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保障国家管理的有效与使得等方面的考虑。
3.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
基本内涵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坚 持 总 体 国 家 安 全 观 基本内涵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必 要 性 ①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在变局,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局部冲突和动荡频繁。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②从国内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重 要 性 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孤立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抽离任何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国家主权的分割,也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备考策略
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说明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1.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 二战后,在西方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中逐步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地位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发展状况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影响 ①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2.世界主要力量
美国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2)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的利益,美国利用军事和经济手段,不断干涉他国内政,输出美国价值观,造成了一系列地区和局部冲突
中国 (1)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欧盟 欧盟是国际格局中一支重要战略性力量,它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俄罗斯 俄罗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军事实力,巨大的经济、科技发展潜力
日本 日本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先进的军事技术、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成熟的文化产业
印度 印度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潜力大,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考点二 国际关系
1.认识国际关系
内涵 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形式 复杂多样,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基本形式
内容 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国家间交往 主要方式 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
规范 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竞争 背景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实质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趋势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2.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复杂多变 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影响因素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其中,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维护国家利益 重要性: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基本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本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考点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发展问题
区别 内涵 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重要性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二战后状况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联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考点2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世界多极化 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
国际协调机制 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
2.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 个别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贫富悬殊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等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全球性问题 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①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②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考点3 国际关系民主化
倡导者 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原因 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应该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 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要求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考点一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因 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屡受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背景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 内容:核心要义:十个坚持;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意义: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中国贡献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考点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背景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要求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2.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重大价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行动 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备考策略
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说明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考点一 认识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含义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主要 表现 生产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贸易全球化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除了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金融全球化 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技术基础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根本动因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
体制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含义 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经营方式 为了实现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积极影响 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跨国公司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考点二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意义) 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要求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2.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 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建设“四型”世界经济 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完善全球治理 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国问题越来越多,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考点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我国的对外开放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②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②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二者关系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 原因 ①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 ①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外开放 原因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要求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考点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1.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大多数。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②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③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④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2.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新起点、新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积极参与、共担责任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积极参与、共担责任 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共建“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着眼于促进我国自身发展,而且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
考点3 世贸组织的性质与基本原则
1.性质:基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组织,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贸易问题谈判和争端解决的场所。
2.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备考策略
以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变化中的作用为议题,探究我国与联合国、欧盟等重要的国际组织的关系,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及其变化。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考点一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分类
国际组织的含义及地位 含义 国际组织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
地位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国际组织的分类 按照成员的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主要是团体或个人
按照地理范围 世界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
区域性国际组织: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
按照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专业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性活动
2.国际组织的机构
议事和决策机构 指全体成员参加的宗旨,享有广泛权力,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纳新成员、选举执行机构成员和最高行政官员、审核财政预算和决算、审议各机构年度报告等
执行机构 大会休会期间,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执行相关的决议,履行各项职能
秘书处 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
司法机构 有些国际组织设有司法机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纠纷
3.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
产生与发展 产生 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作用 积极 作用 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局限性 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考点二 联合国
1.《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联合国的地位 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成立 ①它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 ②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承载着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 ③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2.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设有6个主要机构,除国际法院位于海牙外,其他5个机构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在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设有办事处。
主要机构 职责
大会 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决定
安全理事会 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每一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主要关注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问题
托管理事会 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目前已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运作
国际法院 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
秘书处 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
3.联合国的作用
概述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 ①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联合国召开裁军问题特别大会,通过设在日内瓦的裁军谈判会议积极推动多边谈判,促成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②联合国发展系统主持召开联合国发展领域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先后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合作确立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联合国发展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③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
改革 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联合国的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考点三 区域性国际组织
1.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产生与发展 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这一进程经历了从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冷战结束后,大批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欧洲联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宗旨 欧盟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作用 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挑战 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欧盟与中国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
2.亚太经合组织(APEC)
地位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宗旨 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独特方式 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③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和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地位 由东南亚10国于1967年成立,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机制 东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和东亚峰会等机制,成为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中国与东盟 中国与东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国倡议与东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4.非洲联盟
非洲地位 非洲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二战结束后,非洲众多国家纷纷赢得独立,并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非盟的成立与发展 非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1999年,非洲统一组织决定成立非洲联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目前,非盟有55个成员,最重要的决策由首脑会议作出
非盟的影响 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其领导权威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与非盟 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重大国际问题以及非洲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非盟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积极支持中国。中国向非盟机构能力建设、有关维和行动和非盟总部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供援助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考点一 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创始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
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曲折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但是,美国采用各种手段,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
恢复席位 ①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 ②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 ③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①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作用 ①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②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通过与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安理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领域的核心作用 ③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连续担任经社理事会理事国,积极参与经社系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其他活动,并承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敦促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中国加入多项国际人权公约并认真履行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在人权事务上保持良好合作,与多国展开人权对话
中国主张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考点二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1.二十国集团
建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二十国集团因此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特点 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作用 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中国与二十国集团 地位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作用 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金砖国家
产生 金砖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
作用 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与金砖国家 ①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中国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②2017年,中国在总结金砖合作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并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举办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
特点 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从2013年开始,历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均由主席国邀请一些非金砖国家进行对话交流。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3.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作用 ①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组织开创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 ②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作为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国际反恐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成立 亚投行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
作用 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基建、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运作原则 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目标 精简、廉洁、绿色
特色 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26 / 26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