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消防安全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消防安全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生消防安全班会教案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生活中一切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是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消防意识的增强,火灾事件正在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水平,加强人们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本事。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落实《消防法》有关规定。因此制定本教学计划。以学习掌握消防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消防常识为主要资料,以培养学生对消防常识具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扑救初期火灾、如何自救逃生等。以学促用,以用促教。
一、制定教学计划。
(1)了解消防知识常识:本节课主要以消防知识学习为主,学习掌握消防知识,掌握灭火器材,并组织开展灭火演练,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重点是学习掌握预防火灾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等防火常识。
(2)掌握正确逃生方法:熟悉逃生自救方法。
(3)体验火灾中人员疏散过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消防安全意识等方面掌握疏散自救技能。
(4)了解消防设施:了解各种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和用途;熟悉有关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发生火灾时应急疏散等自救常识;学会发现、报告以及灭火等基本常识;明白一般消防设施和器材使用方法。
(5)掌握自救知识:在火灾发生时。不要慌张,应选择不易被发现或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从安全出口逃离火场;如果火势无法控制,不要慌张,立即大声呼救。利用身边物品发出求救信号后,应当立即逃离火场(或拨打119)、打开门窗并通知救援人员;
(6)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首先要明白灭火器的结构、作用和用途;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主要用途和用法;使用方法是正确灭火。
二、创设情景。
在教学时,我将消防知识的主要内容穿插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有组织地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好消防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从上到下就会对学生有很大教育作用。然后在整个课堂中穿插了教师示范讲解所学知识。
让学生练习,学生进行体验。边学习边观察边思考边提问。对学习中不理解之处也能很好地讲解和练习。让他们初步理解消防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加深对消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他们在火灾中逃生自救本事。提高他们应对火灾紧急情况、保持冷静、沉着、机智、有序地开展逃生自救活动,防止群死群伤事故发生。让生命获得更多保护。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及自救知识。所以教师布置有关火灾安全的作业:
1、播放一段短片;
2、听一听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3、观察安全通道是怎样逃生;
4、灭火器使用方法;
5、灭火器分类;
6、如何区分灭火器》;
7、消防器材怎么使用?(每一个小游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实践活动,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与家长联系交流,取得他们对消防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以便在以后发生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范本事,在这里我还需要同学们继续学习一些消防安全常识:
1、正确报警;
2、扑救初期火灾;
3、消防设施器材;
4、疏散逃生自救知识;
5、正确使用灭火器材自救逃生;
6、逃生自救技能;7、防烟排烟措施;
8、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9、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知识;
10、防烟注意事项;
11、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2、防火巡查注意事项;
13、灭火方法与器材:(注意事项:灭火器)
三、激发兴趣。
课堂上学生比较活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是因为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时教师首先会把上课的目的、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上课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上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学目标不是唯一目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学目标实现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复杂,所以学习教育资源也是不均衡的。学校不可能将所有课都布置给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成功方面的教育。但是必须对学生有特殊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知识”教学,要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来学、想、会、学“用”,达到“求”的目标。教师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把教学工作搞好,教师必须进行一定的研究,认真探索多种途径与办法来调动学生开展活动中来学得更好些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活动体验。
经过观察火灾的特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思考。通过体验,使学生学会预防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佳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火灾事故中得到教训。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自己和他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同学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火灾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生命是宝贵的、幸福的。安全是指没有危险状态下可以生存和发展,也没有危险情况发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称之为安全。安全是生活的基本要求和保障。
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共场所不得吸烟。禁止明火照明和焚烧物品。禁止违章用电作业。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校园及其它禁止吸烟场所;禁止在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带入没有安全措施的吸烟用具以及其他吸烟、使用明火的行为;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校园;禁止进入网吧等场所;禁止私自携带火种进入校园;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明火;禁止违反规定携带可能产生危害的物品进入校园;禁止燃放孔雀石竹等可能引发火灾的一切危险工具。违反规定进入校园、存在危险擅自活动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制止,对个人给予警告处罚。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于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内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要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员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至善或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开除党籍或行政开除。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去预防火灾。因此在学校进行消防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应当做消防安全参与者和维护者,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保护!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了使我们共同创建一个平安和谐、幸福、美好的未来!
五、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基本技能。
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懂得火灾常识;熟悉一些逃生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技术。例如:首先,在教室里可以看到许多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水带等以及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扑救,以提高自己的逃生自救本事。
其次,正确的使用灭火器灭火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会应用灭火器进行扑救火灾,那么等待救援也是无济于事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地掌握一定实用本事才行。
平时要加强训练。比如:在家庭火灾中就需要家庭成员经常进行一些灭火和自救训练;掌握一些逃生方法和技能;对于一些比较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要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和减少重大人员伤亡。如火灾发生后在有条件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时。应将灭火剂喷在起火点上,火势不大时,再用水灭火或者用其它方法扑灭。扑救初期火灾采用浸湿法灭火:当火势已经发展到了很大程度时,可使用泡沫、干粉等非易燃性液体将着火液体表面引燃或直接使燃烧失控;或者因电器本身的故障引起电路着火;甚至燃烧引发爆炸事故等不同方式造成人员伤亡而采取的扑救方法。其次,要掌握初期火情识别方法。初期火被扑灭后不要急于离开现场,而应该用湿毛巾或衣服等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并大声呼救,发出“救命”、“救火”的声音或者奔跑等求援信号让他人知道他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然后再按照事先确定的线路跑向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如果被火围困在房中无法逃离时要注意拨打119报警电话,进行求救等一系列行为来保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还要学会逃生自救知识:当发生火灾时要冷静并立即关闭电源。
六、增强防火意识。
加强对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校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教育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防火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牢固的防火观念,掌握一些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正确使用灭火器和防毒服;不玩火;不私自玩火,不乱扔烟蒂;不玩火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等物品;不私自携带火种到野外;不乱扔烟头。不玩火不打牌;不玩火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及社会实践活动;不酒后驾车。用火、用电、取暖常识不够等一些不良习惯已经成为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习惯。
七、巩固学习成果。
在《消防安全常识》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消防相关知识,而且明白了一些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也认识到火场的危险性。在火灾中所需要的一些安全知识。
所以再次强调要时刻牢记“三会一课”。消防安全常识:“小火、身边事、防火长”!火灾发生后能够采用哪些措施?在遇到火灾时能采取什么措施?怎样自救?怎样去逃生 ......这些问题就是消防安全常识吗?。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生活中一些常识并学会火灾报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所以我在课堂上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学习每一节课所学到的消防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并以此来增强安全意识,远离火源,了解各种安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本事,让我们共同为创建一个平安校园而努力!我相信:做一个有责任感、懂逃生、会自救的人!为平安校园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