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乳化现象。2.知道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学习要点1.重点: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基础梳理一、溶液[实验91]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 现象: 。 归纳总结: 叫做溶液。 叫做溶质, 叫做溶剂。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溶剂是什么 [实验92]溶剂 溶质 现象水 碘水 高锰酸钾汽油 碘汽油 高锰酸钾归纳总结: 。 [实验93]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归纳总结: 。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将NaCl、NH4NO3、NaOH分别放入水中溶解,并测量温度变化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归纳总结: 。 三、乳化作用[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悬浊液: 。 乳浊液: 。 课后练习1.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碘酒 C.蒸馏水 D.石灰乳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芝麻油 B.食盐 C.味精 D.白醋3.下列过程属于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清洗机械表面的污渍 B.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锈渍C.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炉具的油污4.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硝酸铵和氯化钠 C.碳酸钙和氯化钙 D.氯化钠和蔗糖5.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中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6.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8.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溶液 溶质 溶剂(1)盐酸(2)碳酸钠溶液(3)医用酒精(4)碘酒(5)铁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6)少量氧化钙加入水中形成的溶液参考答案基础梳理一、[实验91]现象:蔗糖溶解了,不见了归纳总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讨论: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实验92]溶剂 溶质 现象水 碘 不溶解水 高锰酸钾 溶解,变成紫红色溶液汽油 碘 溶解,变成紫红色溶液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解归纳总结: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实验93]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 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 乙醇能溶解在水中,所形成溶液均一稳定归纳总结: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二、活动与探究: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室温 室温 室温溶解现象 无明显现象 杯壁很凉 杯壁很热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无明显变化 降低 升高结论 温度几乎不变 吸收大量热 放出大量热归纳总结: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三、[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水和植物油 分层 不分层 分层 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 干净悬浊液: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悬浊液乳浊液: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液体叫乳浊液课后练习1.答案:B2.答案:A3.答案:C4.答案:D解析:A、B项,可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区分;C项,加水不溶解的是碳酸钙,能溶解的是氯化钙,可区分;D项,氯化钠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解时没有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不能区分。5.答案:A解析:由U形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情况可知,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气压增大,则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广口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6.答案:C解析: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应保证只有温度一个变量,可选用甲、丙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7.答案:B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各部分性质相同。有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8.答案:(1)HCl;(2);(3);(4);(5);(6);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