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3.学会溶液pH的测定方法。学习要点1.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2.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与应用。(2)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基础梳理一、中和反应1.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 NaOH和HCl 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a(OH)2和H2SO4 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仔细观察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思考下列问题。(1)除了水之外,另一种生成物在组成上有何共同点 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什么 (2)从物质类别上分析,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3)反应物中的H+和OH-为什么消失了 3.小结:(1)盐定义: 。 (2)中和反应定义: 。 (3)中和反应实质: 。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1. 。 2. 。 3. 。 三、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酸碱度(1)定义: 。 (2)酸碱度表示方法: 。 (3)pH的范围通常为 。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 。 2.pH的测定方法(1)最简单方法: 。 (2)精确方法: 。 3.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1)(2)(3)(4)课后练习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B.C.D.2.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3.下图为小明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溶液的pH变化如图4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溶液呈红色B.当图2溶液的颜色呈红色时,溶液中溶质种类与图4中C点的相同C.5 g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为:D.该实验还可用于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中残余的硫酸②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将稀氨水(含有)涂抹在蚊子叮咬处(蚊子分泌出蚁酸)止痒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pH3.5~4.52.9~3.36.3~6.6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6.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乙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丙中无现象,这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C.甲、丙、乙 D.丙、甲、乙7.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①用蒸馏水清洗玻璃棒,再用滤纸擦干 ②将pH试纸放在蒸发皿中③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 ④对照标准比色卡,读出溶液pH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参考答案基础梳理一、1.能 NaOH+HClNaCl+H2O 能 Ca(OH)2+H2SO4CaSO4+2H2O2.(1)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我们把这种化合物叫做盐。(2)从物质类别上分析,这两个反应都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3)反应物中的H+和OH-生成了水。3.(1)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2)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3)H+和OH-结合生成H2O二、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三、1.(1)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 (3)0~14 (4)酸性溶液的pH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中性溶液的pH等于7。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2.(1)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即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读出被测液的pH (2)用pH计测定3.(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课后练习1.答案:D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中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单质,B中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C中反应物是两种单质,D中反应物是碱和酸,故选D。2.答案:B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质量相等,二者反应后,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二者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A错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故所得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B正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增加,C错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则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减少,D错误。3.答案:C4.答案:A解析: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中和反应;②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中和反应;③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④稀氨水和蚁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5.答案:A解析:A、鸡蛋清PH值大于7,显碱性,牛奶PH值小于7,显酸性,选项A不正确;B、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值都小于7,显酸性,选项B正确;C、苹果汁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所以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选项C正确;D、苹果汁和葡萄汁都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选项D正确。故选A。6.答案:B解析:从“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可知甲呈碱性,PH>7;从“乙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可知乙呈酸性,PH<7;从“丙中无现象”可知丙显中性,PH=7.甲、乙、丙三种溶液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乙、丙、甲.A、甲溶液的PH最大,放在前面不对.故A不正确;B、乙溶液的PH最小,甲溶液的PH最大,故B正确;C、甲溶液的PH最大,放在前面不对;故C不正确;D、丙溶液的PH在甲乙的中间,放在第一位不对,故D不正确.故选B7.答案:C8.答案:D解析: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强,A错误;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弱,B错误;厕所清洁剂显酸性,炉具清洁剂显碱性,因此二者混合发生反应,不能混用,C错误;蚊虫叮咬处有蚁酸等酸性物质,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可用肥皂水涂抹减轻痛痒,D正确。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